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上虞日报

金秋攻坚掀热潮
项目建设蓄势能

日期:09-30
字号:
版面:第09版:新闻·乡镇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何静媛 通讯员 娄晨晨 韩莹

  近日,浙江三径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动力及储能系统研发生产制造基地项目,在东关街道浙里新征程产业园正式开工。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收入2亿元,不仅标志着东关街道在新能源产业领域实现重要布局,也是该街道强化招商引资、践行“项目为王、招商为要”理念的又一成果。

  当下的东关街道,招商一线跑起来、项目建设动起来,正全面发力、全速冲刺、全力攻坚,力争实现任务目标“全年红”。

  招商攻坚精准出击

  项目落地跑出加速度

  据悉,三径新能源项目将开展8GWh新能源动力及储能研发生产,用于电动车、电动船舶、户用储能等多个领域。目前,已正式入驻装修、设备购置和安装,预计2026年6月投入使用。“自签约以来,街道提供全程跟踪服务,协助我们快速完成公司注册、场地对接等前期工作,为项目顺利开工奠定基础。”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

  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是推动地方发展的“源头活水”。今年以来,东关街道持续加强项目准入管理,通过“一对一”项目管家机制,为重点企业提供用地、审批、水电接入等全方位服务。严格的项目质量准入管理,加之优化的政策兑现与服务流程,使东关街道不断吸引高质量项目和企业落户。

  投资1亿元的永昊精密年产10万套半导体用精密电加热器生产线建设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1.2亿元,已完成项目联审会商和签约,力争年底前开工建设;投资5.2亿元的翼菲工业机器人生产制造项目,一期入驻万里科创产业园,投资1.2亿元建设并联机器人产线及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中心,预计年销售1.5亿元……一批新项目、大项目、好项目的落地,为东关产业版图注入新活力。

  与此同时,街道以“时不我待”的劲头大力抓好落地续建项目,一个个关乎产业升级的项目现场热潮涌动。投资1亿元的南特起重年产5000台节能智能化起重机及零部件研发及制造项目,自去年四季度成功摘地后,项目进度便按下“快进键”,目前已顺利完成结顶验收,预计10月投入使用。投资1亿元的正启电子年产12万套高端定制计算机外设项目,建设进度同样“一路小跑”,3月份成功摘地后,项目方与街道相关部门密切协作,高效完成各项前期手续办理,预计12月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筑巢引凤提质升级

  承载空间释放新潜力

  在东关街道竺可桢未来产业社区,预计总投资3000万元的基础设施项目即将开工,目前正在进行项目立项备案。

  竺可桢未来产业社区承载着推动东关产业升级与城市建设的重要使命。“我们紧紧围绕低空经济、半导体等新质生产力领域精准发力,全力构建‘4+4’现代化产业体系优质平台,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能。”东关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产业社区总计可出让面积约210亩,其中东片区将对已建成的原竺可桢智创产业园进行有机更新,激活存量资源;西片区则聚焦招引优质项目,并同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通过“双轮驱动”,实现产业社区的蝶变升级。

  今年以来,街道积极鼓励土地集约利用,推进工业用地有机更新工作,新启动龙亿塑胶年产6000套试验仪器项目、长鸿仪器年产3000套试验仪器项目、银安人防年产1万套人防防护密闭门技改项目、盛财塑胶年产20万套金属支架项目(二期)等有机更新项目4个,预计新增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以上,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产业项目承载能力。与此同时,浩龙风机实验楼重建项目正式启动,预计2026年10月完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亿元。

  “项目建设是关键,服务保障是根本。”东关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街道将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深化项目全周期管理,科学布局、精准施策,蓄积发展动能,确保项目高质量推进;强化复盘总结、扬长补短,全力以赴推动各项工作再提速、再提标、再提效,以实打实的成效,确保“深耕品牌 复兴东关”的年度建设目标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