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上虞日报

翠竹扎根沃土 青春拔节生长

日期:09-30
字号:
版面:第09版:新闻·乡镇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成波 通讯员 冯银颍

  在竹乡长塘,连绵的竹海不仅是生态名片,更积淀着虚心向上、坚韧不拔的精神底蕴。而今,这片希望的沃土上,一项名为“青竹拔节·菁英领航”的计划正悄然实施,一批年轻干部如雨后新笋,在乡村振兴一线破土而出、拔节生长。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项目管家团”。这支队伍的创新实践,不仅为特色产业发展注入了青春动能,更探索出一条“在实干中培养、在培养中成才”的年轻干部成长新路径。

  深扎根:项目沃土淬炼“真功夫”

  乡镇工作千头万绪,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锻炼干部的“大熔炉”。如何让年轻干部尽快褪去“书生气”,染上“泥土香”?长塘镇一改以往“跟班学习”的传统模式,创新推出“项目管家团”机制。

  “就像新竹破土需要厚积薄发,年轻干部的成长也不能一蹴而就,必须把他们放到最吃劲的岗位上‘墩苗壮骨’。”镇党委书记张橹用生动的竹生长比喻干部培养规律。今年,该镇精心筛选25名年轻干部,根据其专业背景和性格特点,混合编组成6支“项目管家团”,以“项目领衔负责”的方式,全程结对服务镇里的重点产业项目。

  于是,在“四季鲜笋”共富工坊的建设现场,有了他们紧盯进度、监督质量的身影;在即将运营的“哈哈计划·拨清波”网红项目地,他们提前介入,排查化解运营可能带来的邻里矛盾,协调配套道路建设的堵点;在喜获丰收的绍兴舜源药材种植有限公司,他们化身“政策速递员”,帮助企业跑腿完成商标注册、有机认证……从项目谋划、推进到落实,“管家团”们如竹鞭般深扎下去,在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中,锤炼着统筹协调、群众工作、应急处突的“真功夫”。

  勤拔节:一线攻坚彰显“硬担当”

  企业的肯定,是检验这项机制成效最好的试金石。绍兴舜源药材种植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胡根夫感慨道:“‘项目管家团’真是雪中送炭!他们不仅懂政策,更懂我们企业的痛点,服务精准又高效。”今年,广陵村“仙山优药”共富工坊的首批浙贝母喜获丰收,管家团成员多次上门,协助完成了“仙山优药”的商标注册和有机认证,让优质农产品真正“有名有份”。

  “浙贝母丰收,带动了村里20余人就业,共富效应初显。”管家团团长、镇经济发展办主任梁军在欣喜之余,更感责任在肩,“企业也向我们反映了进山道路破损、物业用房衔接利用等新问题,这都是我们下一步要聚力攻坚的‘任务清单’。”

  会篁村的“哈哈计划·江南拨清波”项目,依偎着翡翠般的溪岙水库,风景绝美。项目建成在即,管家团团长、镇城建办主任赵泽华又带着成员们来到现场,为制作交通组织示意图和标识标牌做最后确认。“项目从招引到建设,我们一路跟踪,一周来两三趟是常态,忙起来就‘长’在工地上了。”赵泽华这样说。

  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年轻干部在攻坚克难中实现了能力的“拔节”。管家团成员林恩生,一名退役刚一年的“新兵”,对此深有体会:“之前我对工程一窍不通,是赵主任手把手地教,现在我也对整个流程有了一定了解。这种‘实战’比任何理论培训都来得深刻!”

  展新枝:机制保障催生“新气象”

  为确保“项目管家团”成效,长塘镇党委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保障机制。定期召开的例会,不仅是项目进度的“汇报会”,更是解决问题的“诸葛亮会”。不久前举办的项目管家团“赛马比拼”活动,更是一次成果亮晒和能力检阅,激发出“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机制的活力,体现在对民声的敏锐回应上。管家团在走访中发现,部分低收入村民看到中草药种植前景好,却苦于没有启动资金和技术。这一情况迅速被上报至镇党委。

  “镇党委书记张橹和我立即下村调研,与村民、村干部和企业共同商讨对策。”党委副书记谢剑锋介绍,很快,一个解决方案落地:镇里争取了一笔专项基金,村里整理出近3亩集体土地,由共富工坊提供技术并包销产品,一举解决了低收入群体的创业难题。这正是“项目管家团”机制联动效应、延伸服务的最佳体现。

  竹有千节,始于新笋;乡村振兴,重在育人。长塘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项目管家团”模式,引导年轻干部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并着力促进关联产业集聚,实现“点”的突破带动“面”的跃升。

  放眼长塘,翠竹连绵,新竹吐绿。“项目管家团”的年轻干部们,正如同这充满生机的翠竹,在与乡村的“双向奔赴”中舒展新枝、茁壮成长。一幅“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的生动图景,正在这片沃土上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