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景彬
“这是我收藏的老物件,从光绪《曹娥庙志》到民国账本船运账簿,上千件珍贵的账本、票据、族谱,都是曹娥往昔的见证。”在“曹娥记忆馆”里,青年王立峰擦拭着这些收藏的“宝贝”,眼里满是笑意。他表示,这些历史“活材料”,不仅为孝德文化的当代传承留下了扎实的文化注脚,同时也展现了他们这些新社会阶层人士和文化爱好者扎根乡土、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的担当。
近年来,以“统战+文旅”为创新路径,曹娥街道深挖地域特色文化资源,打造“千年孝德·同心共荣”文化统战品牌,推动统战工作与文旅发展深度融合,为画好最大同心圆、开拓共富新版图注入了强劲动能。
文化阵地的“串珠成链”,是曹娥街道文化统战的根基所在。街道以1800余年历史的孝德文化与现代文旅体验相融合,形成了以“曹娥庙—道台书院”为双核心、辐射周边的文化统战阵地集群。
同时,在这些精心打造的阵地上,各类孝德文旅项目落地生根,年均举办相关文化活动30余场,涵盖沉浸式文旅、文创开发、民俗传承等,有效转化文化遗产为发展动能,更使其成为凝聚统战成员、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创新创业、交流联谊的广阔舞台,为文化统战工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特色活动的“精准滴灌”,让文化统战直抵人心。街道大力推进“创客城市”建设,成立“虞娥宝”虞创联盟分会,依托零创湾、雁归里等创业平台,打造新生态企业家及创客交流中心,定期举办青创茶叙、“花young市集”、文创“spark”茶话会等活动,提供解读“十大创业扶持政策”、落实补贴发放等暖心服务,持续为青年赋能,不断汇聚创新创业的统战新力量。
文化赋能的“成果转化”,让统战力量变为发展动能。街道建立“爱乡人士底册”,建立班子成员联系优秀爱乡人士制度,开展村社“孝德反哺”活动,激活统战阵地资源,如茅家村育贤奖(助)学金、白米堰乡亲春节慰问金等。“里直街·同心荟”联系新阶层人士、青年创客深度参与商业业态焕新,打造集引才聚才、创新创业、赋能成长、联谊交流等多种功能,推动文商旅融合的“上虞样板”成型。位于鸿雁未来社区的街道“侨胞之家”,创新实施“122工作法”,团结海外人才、海外侨胞等统战人士,对周边区域人才产生“虹吸效应”,已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以文化为针,以同心为线,打造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共富示范街道。”曹娥街道负责人表示。如今漫步曹娥江畔,孝德文化浸润人心,统战力量蓬勃生长,这座“青春之城”的文化统战实践,正为基层治理注入温暖而持久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