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成波 通讯员 朱鸿燚
上虞首个土地承包经营权“整村流转”项目又将喜迎丰收盛景,千亩稻田里早稻谷粒饱满、穗头垂坠;利用闲置农房改造的乐业丰城·英台农场共富工坊正在抓紧建设中,稻米文化展厅的装修进度条已拉到80%;丰惠英台·高端度假古建筑酒店项目日前发布监理招标公告,这个总投资近4亿元、用地面积4.2万平方米的重要文旅项目即将动工开建……这里是初秋时节的丰惠镇“梁祝古韵”共富片区核心地带。
一个以“梁祝”IP激活共富新活力的乡村振兴样板区正日臻成熟。据了解,位于省级中心镇丰惠镇西北部的“梁祝古韵”共富片区,总面积28.22平方公里,以祝家庄村为重点村,辐射带动西湖村、南源村、西溪湖村和渔门村等周边村庄,依托片区内丰富的山水林田、街河古桥、英台文化、历史古迹资源,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构建“美丽成片、产业成群、服务成网”的一体化发展格局,打造千年古城的“美丽窗口”。
“五村”抱团,祝家庄村是“老大哥”,作用至关重要,堪称“火车头”。这不仅是因为该村作为“梁祝文化发源地”,成功打造“梁祝”主题文旅区,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9.3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21.4万元,也在于这里已经有“连锁共富”的成功探索和丰富经验。
丰惠镇历来有“虞南粮仓”之称,作为粮仓中的粮仓,祝家庄村玉水河畔土地肥沃、农田广袤连片。然而,村内工业快速发展吸引大量劳动力转移,加之人口老龄化加剧,大量良田曾一度陷入闲置困境。转机始于2022年5月,该村与区供销合作总社达成合作,完成约1700余亩土地流转。祝家庄村成功实践全区首宗“整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模式,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覆盖,并建成总投资4000万元的祝家庄粮食加工中心,成为上虞地区重要的粮食基地。
基地还联动西湖村、南源村、西溪湖村、渔门村等行政村及周边城镇的粮农至片区进行加工、交易,提高粮食品质,增强村集体经济进而反哺村民。据统计,每年约为片区村集体带来约60万元的租金收入及20%股份收入,带动就业人数120人左右,扩中家庭和低收入农户就业岗位不低于15个。
“我们将继续以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为引领,加速片区产业链整体布局、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打造片区特色品牌IP,推动‘一村一品’向‘一片一产’‘一片多产’转变,形成梁祝文化旅游度假区、农业全产业链合作区、片区带动共富实践区。”丰惠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梁祝古韵”共富片区建设以祝家庄村农业、文旅产业为基础,以组织共建、整体运营为主线,按照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推行“农业+文化+旅游”三核驱动,串联起西湖村生态种养、西溪湖村水岸经济、南源村历史文化、渔门村桃园特色,打通种养殖、产品加工、溯源、销售、文旅等环节,形成“一村引领、四村协同、全域共富”的发展格局。
与此同时,同步联动周边皂李湖省级旅游度假区,综合水域、现代化旅游设施和梁祝文化底蕴、乡村田园等资源,打通交通连接,开通旅游专线巴士,联合推出系列农文旅活动和旅游产品,共享客源市场,打造梁祝梦园·农文旅共生体验带、虞南粮仓·农业全链示范基地、联村共富·城乡融合创新标杆。
联村组片谁说了算?从谋篇布局到协同作战,党建联建是“统”的内核。“梁祝古韵”共富片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打破片区5个行政村地域边界,由丰惠镇党委副书记担任负责人,祝家庄等5村党支部书记为核心成员,协同龙头企业、乡村职业经理人、农创客、返乡青年等各类主体,成立“梁祝古韵”片区党委,构建“1+5+N”党建联建机制,并按照“一周一例会、一月一联动”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片区党建联建工作联席会议,协商解决片区英台文化推广、农文旅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等事项。
从“攀亲联姻”到产业联动,市场共舞带来要素集聚。片区计划成立联合开发运营公司,由5个村通过资产和资源入股,协商讨论片区旅游、产业、招商等“资源账”,统筹推进“梁祝古韵”片区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兴、品牌共塑,让村民在租金、工资、股金等多方面获得发展红利,实现村集体与村民双增收。
在这片承载着千年梁祝传奇的土地上,5个村庄正携手共进,用奋斗书写着新时代的共富新篇章。“五村联动擘画共富新图景。预计至2027年,片区将建成共富工坊16家,实现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5万元;全年接待游客13万人,旅游收入430万元;实现10分钟便民服务圈全覆盖。”丰惠镇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