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朱克斐) 近日,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公布全省“土特产富”全链发展优质优价25个实践案例,上虞区报送的《“仙果”链动虞乡 融合赋能共富》成功入选产业融合促共富实践案例,成为全省推广的典型经验。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上虞农业现代化路径的肯定,更是对其以特色产业推动全域共富模式的深度认可。
“四季仙果”早已成为我区农业的一张“金名片”。近年来,我区围绕水果产业持续推进组织协同、科技赋能与三产融合,构建起以二都杨梅、野藤葡萄、红心猕猴桃为主导,草莓、水蜜桃等多品类为补充的现代水果产业体系,并以“四季仙果之旅”农旅品牌串联全域资源,形成“产加销旅”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智慧果园基地41个、省级星级旅游采摘基地27家,开发果汁、果酒等深加工产品30余种,全产业链年总产值突破15亿元,真正实现从“季节性产出”到“全年无休”的价值延伸。
面对农业主体分散、产业链条短的现实困境,我区创新组建“四季仙果”全产业链党建联建协调机制,统筹技术培训、农事服务、冷链物流、品牌营销等关键环节,打造“舜阳红心”“醉美杨梅红”等五大类共富工坊30余家,链接合作社超280家,形成“党建+产业+共富”的聚合效应。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结对机制,为1800余户种植主体提供全程服务,精准破解技术、销售等难题。此外,上虞积极构建“政府搭台、主体唱戏、多方共赢”的产销协同机制,接住接稳央视《你好时光》节目热播带来的流量红利,助力葡萄、水蜜桃等农产品走出区域、畅销全国。
在传统农业迈向智慧农业的转型中,我区积极推动“数字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依托省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等科研力量,引育仙进奉荔枝、台农16凤梨等新品种60余个,推广种植面积1.5万亩,制定鲜果生产分级标准5项,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整体推进试点。广泛应用智能监测、精准施肥等技术,建成智慧果园基地41个。2024年,全区可赋码用码主体达251家,用码量近300万次,真正实现从“经验种植”到“数据种果”的跨越。
为进一步突破产业增值瓶颈,我区聚焦“四季仙果”主题,引育一批深加工企业,开发果汁、果酒、果干等30余种产品,打造“耀庆山”“虞之梦”“桑裕”等品牌,推动水果附加值提升30%以上。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区创新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将猕猴桃剪枝秸秆转化为特色宠物玩具,研发产品40余种,并通过跨境电商实现“品牌出海”,为农业绿色循环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以省级IP“四季仙果之旅”为引领,上虞沿产业带布局卡丁车公园、研学基地、风情步道等多元业态,连续15年梯次举办杨梅节、猕猴桃音乐节等主题节庆,实现“果园变游园、产区变景区、资源变体验”。目前,年吸引游客超350万人次,农旅融合效益持续释放,真正实现从“卖水果”到“卖体验”的转型升级。
上虞“四季仙果”模式的成功,不仅源于对一方水土的深耕,更在于对产业生态的系统重构。通过“组织链”凝聚合力、“数字链”提升效能、“产品链”拓展边界、“融合链”激活场景,让每一颗果子都成为连接农户、企业与消费者的价值枢纽,让“仙果经济”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