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戚罗燕 通讯员 吴一楠 杜佳怡) 9月24日,陈溪乡孝德乐龄中心内笑语盈盈,叮咚声脆。10多位老人正专注编织彩绳与木珠,一只只别致风铃在指尖逐渐成形。“秋风响,福铃至,自己做的风铃挂起来,心里格外安宁。”64岁的王阿姨笑着展示作品。不远处,几位老人屏息凝神,尝试“秋分竖蛋”,现场气氛紧张又充满趣味。这是陈溪乡“溪悦银龄,乐在节气”二十四节气系列养老文化活动的生动一幕。
今年以来,陈溪乡孝德乐龄中心联合乡社工站、助联体,推出贯穿全年的“溪悦银龄,乐在节气”主题系列活动。活动以二十四节气为脉络,巧妙融合知识学习、时令品鉴与互动娱乐,将古老的天文物候、养生智慧与民俗传统,转化为乡村老年人可观可感、可学可做的沉浸式体验,破解山区养老“精神空巢”难题,探索传统文化赋能现代养老的特色路径。
活动中,志愿者用通俗语言讲解节气内涵。从秋分昼夜均分、“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的自然规律,到“白露勿露身,寒从脚下生”的养生古训,这些蕴含先民智慧的知识都在互动中变得更生动鲜活。
匠心手作与舌尖滋味,传统焕发时代新意。老人们不仅学习知识,更在动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立夏巧手编织纳吉彩绳,芒种体验古法绘制甜蜜糖画,春分绘制寓意丰收的“春牛图”,处暑则用扭棒巧塑亭亭荷韵。白露节气缝制艾草枕的过程中,志愿者们还融入了垃圾分类、“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让传统手艺焕发出绿色生机。
时令的滋味,同样是唤醒民俗记忆的钥匙。处暑时节,趣味套圈游戏让老年朋友在欢笑中“套”住鲜嫩鸭肉与多汁的特色水果;立夏的“斗蛋”游戏紧张有趣,立秋的“蒙眼摸菜”则充满惊喜与欢乐。这些精心准备的时令美食与互动环节,让舌尖的享受升华为对传统民俗的温情追忆。
活动现场始终洋溢欢乐:惊蛰日腰鼓激昂、戏曲悠扬;小满时节巧扎麦穗花束、品鉴甘甜枇杷。青年志愿者温情陪伴,耐心指导,代际暖流在节气轮转中流淌。“以前节气只翻日历,现在做风铃、缝香枕、听门道,还能和小年轻们玩竖蛋、套圈,节气‘活’了,日子更有滋味!”多次参与活动的钱阿姨感慨道。
陈溪乡孝德乐龄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以传统文化为媒,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看到老人们学得开心、做得投入、玩得尽兴,感受到关爱与尊重,获得参与感和幸福感,就是最大成功。这不仅是传承文化,更是在探索有温度、有内涵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