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种“金贝” 来年五月掘“万金”
日期:09-24
本报讯 (记者 金伟) “趁着这几天天气好,得赶紧把贝母种下去,明年才有好收成。”9月23日,在长塘镇“仙山优药”浙贝母基地里,村民们正忙着翻土、播种、盖膜,一派繁忙的农时景象。眼下正是浙贝母种植的黄金时节,长塘镇抢抓九月关键期,在田间地头奏响绿色共富“丰收序曲”,让一片片土地变身富民“金疙瘩”。
走进基地,近200亩规整的田块里,村民们两人一组,分工协作:有的弯腰将饱满的贝母种茎按间距摆进垄沟,有的挥洒有机肥料,还有的手持锄头细细覆土,确保种茎安全越冬。“去年我们就帮胡老板种了20多亩地,今年扩种了这么多,不仅有专家指导,连种茎都是统一配送的优质品种。”正在播种的广陵村村民黄银芳抹了把汗笑着说,“九月种下去,明年五月就能收,按去年亩均近2万元的效益算,能增收不少!”
为确保九月种植季“种得好、长得旺”,长塘镇早已做好准备。镇里提前对接中科院、浙江农林大学专家团队,在8月底就开展了2场浙贝母种植技术培训,从种茎筛选、土壤消毒到播种深度、后期管护,逐一讲解要点。“浙贝母对种植时间和技术要求高,九月播种才能保证块茎在冬季形成休眠芽,明年春季顺利出苗。”浙江农林大学专家在田间指导时说,目前基地已储备优质种茎20万余斤,足够满足近300亩田块的种植需求。
不仅抓牢“种植关”,长塘镇还同步延伸产业链,让九月播下的“希望种”,未来能结出“增收果”。今年以来,镇里深化“山海携手·一路同行”机制,联合区内7家企事业单位,研发出贝母片剂、膏方等深加工产品。“现在种下去的贝母,明年采收后不用愁销路,要么直接卖给合作企业作原料,要么深加工成产品,附加值能翻两三倍。”基地负责人胡根夫指着加工车间介绍,今后还打算尝试和助农电商合作,拓展销售渠道。
在共富路上,长塘镇还让种植季成为困难群众的“增收季”。镇里通过中草药共富基金,租赁村里2亩闲置田地作为共富试点,启动“梦创项目”,与5户困难家庭签订帮扶协议,带动其参与中草药播种,不仅免费提供种茎和农资,还安排产业达人一对一指导。
长塘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当下,浙贝母种植正有序推进,预计10月底前可完成全部播种任务。下一步将持续做好后期管护,同时计划新增种植面积,让更多村民在中草药产业里实现增收,让绿色共富的种子在长塘镇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