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激活文明实践向“高质量”升级
日期:09-22
本报讯 (记者 沈嘉玲) “最近状态怎么样,学习上有没有碰到什么困难?”9月18日下午,道墟街道新屯南村巾帼志愿者陈丽亚下班后,来到困境儿童小彤(化名)家中。她一边帮小彤检查作业、讲解难题,一边耐心询问孩子近期的生活与心理状态,用真诚与关怀为孩子的成长注入温暖与力量。
这样的暖心场景,在新屯南村已是常态。该村组建了6支特色志愿服务队,分别聚焦理论宣讲、文化服务、助困帮扶、邻里互助等领域,形成“一队伍一专长”的服务格局。志愿者们秉持“群众需求在哪,服务触角就延伸到哪”的理念,深入村民家中、田间地头,常态化开展邻里守望、安全普及、文化下乡等活动,实现“周月有主题、服务不断线”,精准对接群众“急难愁盼”。
新屯南村的生动实践是道墟街道“一村一品”文明实践建设的一个缩影。为打破文明实践“千村一面”的困境,近年来,道墟街道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核心,紧扣“群众需求”与“地方特色”双主线,创新推行“一村一品”文明实践工作模式。通过整合资源、精准定位,引导各村社结合自身优势打造差异化服务品牌,让文明实践活动扎根基层,贴近群众,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从“全覆盖”向“高质量”升级。
作为全国文明村,称海村持续擦亮“孝亲敬老”品牌,通过连续7年举办孝亲敬老节,按月发放养老补贴,开展节日上门慰问等活动,传递温暖,弘扬美德,带动越来越多村民主动加入敬老志愿服务,让文明乡风浸润人心;钱上村以“便民惠民”为导向,大力推进文化礼堂改造与功能提升,聚焦“一老一小”精准服务,不仅升级养老中心,增设婴幼儿活动空间,还优化运动场地和农耕研学设施,打造集休闲、健康、亲子与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云里村坚持“文化惠民”,打造“全年不歇、月月有戏”的文化礼堂,使村民归属感与幸福感持续提升……在道墟街道,“一村一品”文明实践工作正不断绽放光彩。各村立足自身实际,打造独具特色的品牌项目,形成了孝亲敬老、便民服务、文化润民等多点开花、各美其美的生动局面,共同铺就出一条充满温度和富有活力的乡村文明之路。
下一步,道墟街道将深化文明实践“一村一品”建设,紧扣群众需求,推动文明实践与乡村治理、民生服务、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实现特色品牌迭代升级,让“一村一品”成为文明实践与乡村振兴的双重引擎,绽放新时代文明实践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