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返利退学费?女子轻信骗局损失10余万元
日期:09-18
本报讯 (记者 孙海燕 通讯员 潘梦莎) 充值返利退课程费?近日,盖北一女子轻信所谓“课程退费”骗局,陷入连环陷阱,最终损失10多万元。
据了解,胡女士此前曾为孩子在某培训机构报名课程,尚有一半课时未使用。不久前,她在钉钉平台被莫名拉入一个群组,群内“管理员”自称是该培训机构工作人员,正在统一为学员办理“课程退费”。因对方准确提及课程相关信息,胡女士起初并未怀疑,随即添加了群内“客服”的联系方式。
按照“客服”指引,胡女士下载了一款名为“联博协办”的APP。对方声称,课程费用无法直接退还,需通过“增值方式”操作——即先向指定账户充值,再以高额返现形式返还本金及退费。为验证真实性,胡女士尝试充值100元,很快便收到230元返现;随后几次小额充值,也均顺利提现。
尝到“甜头”的胡女士彻底放下戒心,在“客服”的持续诱导下,开始投入数笔大额资金。然而,当她要求返还全部费用时,“客服”突然声称出现“做单事故”,需再缴纳同等金额才能“覆盖数据”。为挽回已投入的资金,胡女士虽心存不安,仍按要求转账。
不料“客服”又以“银行卡号填错涉嫌洗钱”为由,要求胡女士继续交钱“修复账户”;见胡女士表示无力支付,对方竟假意扮演“好心人”,声称可帮忙筹款,让胡女士只需再凑8万元。待胡女士转账完成,对方又改口称“垫资行为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现”,需再补5万元,无力挣扎的胡女士被迫再次交钱;对方又以“资金流动过大被征信管理局冻结”为由,要求缴纳“保证金”,或等待一个月诉讼流程。至此,胡女士才意识到自己陷入骗局,立即向警方报案。
办案民警向记者详细拆解了此类诈骗的三大典型套路,“第一步就是广撒网。”民警介绍,骗子会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培训机构用户信息,筛选目标对象,点名道姓告知其报名课程可申请退费,以此获取受害人信任。目标对象上钩后,骗子以“购买理财产品获利返还学费”“充值返利”等理由,引导受害人点击陌生链接下载虚假APP。
“最关键的第三步,就是‘连环诈骗榨干资金’。”民警进一步解释,前期受害人按指引投入资金时,往往能获得小额本金与返利。在蝇头小利的驱动下,受害人会向骗子提供的多个“个人账户”追加资金。此时,骗子便以“银行卡号填错涉嫌洗钱”“操作完成后一次性返还”“操作错误”“账户冻结需缴纳解冻金”等理由不断诱导转账,直至受害人识破骗局。
“这三大套路层层递进,抓住了受害人‘想拿回退费’‘想额外获利’的心理。”民警提醒,市民遇到“课程退费”相关信息时,一定要通过培训机构官方渠道核实,切勿轻信陌生链接、陌生APP,更不要相信“先充值再返现”的说法,避免成为下一个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