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楼丽君 通讯员 徐杭惠
秋风送爽,虞南山区迎来了一年中令人喜悦的丰收季节,漫山遍野洋溢着收获的欢声笑语。芋艿、板栗、番薯纷纷成熟上市,农户们忙碌而满足的身影,成为这个金秋最美的风景。
在丁宅乡,连片的芋艿田在秋日暖阳下显得格外生机勃勃。农户们弯腰忙碌,熟练地用锄头刨开松软湿润的泥土,一颗颗饱满结实的芋艿随之露出地面,沾着泥土,散发着特有的清香。“今年芋艿长得特别好,个头大、形状匀称,产量也比去年高!”农户丁大伯一边捧起刚挖出的芋艿,一边欣喜地向记者介绍道。
丁宅芋艿因其粉糯香甜、口感细腻而远近闻名,成为虞南地区标志性的秋季农产品。近年来,在当地“共富工坊”的推动下,统一标准、拓展销路,带动周边200多户农户实现增收。每年这个时候,不少市民和游客专程赶来丁宅,体验亲手挖芋艿的乐趣,感受田园收获的喜悦。
在下管镇东里村的板栗林中,又是另一番热闹景象。成片的板栗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枝头挂满了一个个青翠带刺的板栗苞。种植户张孝大和袁建明正配合默契地忙碌着:一人负责上树,用长竹竿轻轻敲打树枝,成熟的板栗苞应声裂开,栗果纷纷落下;另一人则迅速用竹夹将落地的板栗捡起,小心地装入编织袋中。
“今年的板栗颗粒饱满,外壳坚硬,剥开后栗仁黄白相间,吃起来清甜香糯,品质比往年还好!”袁建明一边擦汗一边向记者乐呵道。作为著名的“板栗之乡”,下管镇板栗种植面积达7500余亩。“本周末,我们将举行秋日‘栗’险记——下管板栗嘉年华活动,欢迎广大市民和游客前来体验打板栗的乐趣,品尝板栗宴。”下管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陈溪乡夏家岙村的山坳里,正悄然孕育“甜蜜经济”。成群结队的自驾游客人从四面八方赶来,提篮携袋走进林间,体验自由采摘的乐趣。他们或将捡拾的板栗精心扎成花束,或参与制作“大吉大栗”特色糕点,将山野的清甜融入手作与味蕾之中。
今年来,陈溪乡夏家岙村依托联甬区位优势,巧借桃树间隙科学套种番薯5亩,让土地在果香之外再添薯香。令人欣喜的是,“山之味共富工坊”将村中10余个闲置劳动力凝聚成一支“精加工娘子军”。她们巧手翻飞,将新鲜番薯削片、蒸煮、晾晒,制成金黄软糯的番薯干;或经传统工艺捶打、过滤、蒸晒,制成爽滑筋道的红薯粉丝,每一道工序都淬炼着山野本味。而这些印着“山之味”标签的农货,正通过电商与文旅渠道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成为村民增收的“金链条”。
在覆卮山“冰川蜜薯共富基地”,番薯也迎来了丰收时刻。该基地依托覆卮山独特的高海拔气候、充沛的阳光资源、优良的生态环境,以及冰川石浪地质带来的特殊土壤条件,成功培育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冰川蜜薯”。
“不用太精细管理,几乎没什么虫害,真是我们山区老农的好选择!”岭南乡东澄村村民王大伯蹲在田埂旁,黝黑的脸上写满了收获的喜悦。更让他高兴的是实实在在的收益——一亩地收入达4000元以上。
金秋时节,虞南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板栗、芋艿、番薯,这三种各具特色的农产品,不仅丰富了百姓的餐桌,也为当地农户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在“共富工坊”带动下,虞南片区正走出一条以特色农业促进农民致富、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发展的康庄大道。
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劳动与自然共同绘就了一幅生动而温暖的金秋丰收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