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上虞日报

杭州湾上虞经开区案例入选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百佳

日期:09-12
字号:
版面:第01版:一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 (记者 成波) 近日,2025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在厦门召开,会上发布由中国开发区协会、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蓝迪国际智库联合编制的《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百佳案例(2025)》。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的案例《做好“循环”“共享”文章,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成功入选百佳案例,并被授予荣誉奖牌。

  在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绿色低碳发展从来不仅是一句口号。从“高耗能、高污染”的精细化工园区到“绿意盎然、科技涌动”的国家级经开区,从“制造”到“智造”,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区域规划、建设和生产全过程,着力破解产业生态协同发展难题,交出了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首批园区,并荣获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及首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等多项国家级荣誉。

  回首发展历程,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坚定地走在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的大道上,通过持续推进园区上下游关系梳理工作,优化染料、医药、新材料等细分行业的循环产业链,推动实现产业发展绿色化。

  “我们每年开展产业链指导手册编制,调研梳理园区产生量大、资源利用潜力大的副产品达120项,进一步实现了产业间原料、副产品资源化利用。”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以浙江新和成特种材料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在内循环方面实施年产350吨三苯基膦资源循环利用项目,预期将实现碳排放减少10%、固废减排30%;在外循环方面实现亚硫酸钠母液和浙江秦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点对点利用,不仅有效解决了废盐出路问题,而且增加收益806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500吨。

  在探索多元治理路径,实现环境要素协同化方面,杭州湾上虞经开区进一步优化供排水基础设施网络,系统梳理污水处置设施共享存在的审批政策难点。目前,经开区分质供水工程一期(10万吨/日)建设接近尾声,百余家企业签订分质供水协议。在固废综合利用方面,上虞众联环保有限公司的5万吨/年废盐与3万吨/年飞灰资源化利用项目已建成,即将投入生产,能够有效实现热处理灰渣的资源化利用。

  构建多元低碳能源体系是促进经开区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杭州湾上虞经开区通过推广应用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展企业节能诊断,积极推动高耗能企业购买绿电、绿证等方式,着力推动能源结构绿色化。仅2024年,经开区就新上光伏项目36个,对11家企业提出节能诊断建议。

  推动生产工艺连续化低碳改造、推广高效低碳三废治理技术、试点开展碳捕集技术应用……绿色转型的背后必然是一场技术革命,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坚持技术创新驱动,全面塑造新发展优势,已形成了一批减污降碳典型案例。截至目前,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已有20家化工企业应用微通道反应器、管道反应器等先进技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下降20.8%,固废源头减量38.4%,单位能耗工业产值增加14.6%。更有众多企业开展树脂吸附、低温冷凝高效废气治理技术应用,目前已投用设备120台套,废气处理效率提升30%以上、溶剂回收利用提升50%以上。

  “我们将在绿色智造理念的引领下,继续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积极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和环境综合治理,推动大美生态与绿色生产美美与共。”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