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上虞日报

夏夜的记忆光晕

日期:09-09
字号:
版面:第04版:白马湖       上一篇    下一篇

  吴大明

  儿时夏日的傍晚,暑气蒸腾。没有电扇嗡嗡的声响,更无空调制造的清凉,唯有一把麦秆扇,摇曳着风的涟漪。那时的农家多是低矮平房,室内闷热如蒸笼,家家户户便搬到户外晚餐、纳凉。听故事、“戳”鱼虾、“照”黄鳝,偶尔撞见一场露天电影,便是夏夜最大的消遣。

  暮色四合,我们这帮孩童像被上了发条的玩具,忙碌起来。先是用竹扫帚清扫门前空地,泼洒井水,再搬出斑驳的木桌长凳,最要紧的是燃起“闷烟堆”:用干燥的稻草引燃,覆上将干未干的青草。青草缓缓燃烧,升腾起缕缕青烟,像薄纱般漫开,蚊虫在烟雾里晕头转向,避之不及。

  晚饭后,我们兄弟姐妹摇着麦秆扇围拢成半圆,父亲往竹椅上一坐,便开始了他的“说书时间”。他讲三国风云,说徐文长智斗,绘声绘色,眉飞色舞。讲到紧要处,常故意停顿,卖个关子让我们猜。我们抓耳挠腮猜不着,五姐把麦秆扇咬在嘴里,我拽着父亲的裤腿直晃。父亲却慢悠悠呷一口粗茶,唾沫星子横飞间继续把故事讲得天花乱坠。我们听得入迷,麦扇轻摇,仿佛摇落了满天星斗,心服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关羽张飞的豪迈勇猛、徐文长的诙谐机敏。

  故事余音绕梁,父亲有时也会带我们去“戳”鱼虾。他手持特制的“虾枪”(实则是一根长约1.2米的细竹,下端由五六枚缝衣针巧妙编织)和手电筒,我们拎着水桶紧随其后。父亲沿着河岸,手电光柱轻扫水面,夜色里的鱼虾傻愣愣地贴在石缝边“乘凉”。只见父亲眼疾手快,“虾枪”迅疾一戳,准能命中。虾、土步鱼、河蟹……常能满载而归。

  若逢大队广场放映露天电影,更是节日般热闹。父母扛着长凳,领着我们同去。父亲总会慷慨地给我们每人买上一根白糖棒冰,那清甜冰凉,是银幕之外的幸福滋味。记忆最深的是《渡江侦察记》,侦察兵们智闯封锁,深入敌后,探明敌人江防部署。他们的英勇机智,在我们小小的心田里刻下深深的烙印。

  每每忆起这些尘封于夏夜深处的往事,让我懂得在小事中藏着快乐,在简单里品出甘甜,在平凡中看见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