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上虞日报

挖掘时代记忆
弘扬家国情怀

日期:09-09
字号:
版面:第03版:新闻·民生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 (通讯员 林雅 杨培胜 黄宏韬) 近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浙江传媒学院研究生院“岁月留声”实践团走进我区驿亭镇,开展了一场以口述史采集为核心的实践行动。团队走访抗战亲历者、基层工作者等多类群体,通过影像与文字记录,挖掘自1945年以来的时代记忆,在“行走的思政课”中感知历史厚度,见证社会变迁。

  在联桥村,百岁老人潘玉如以颤巍巍的嗓音,拼凑出1945年的苦难图景。“人不像人,活着都是难事,最长一连吃了45天树皮。”他回忆道。那是一段普通民众在战火中麻木求生的岁月,直至抗战胜利,才真正点燃了“好好活下去”的信念。潘玉如的个体命运,是千百万底层百姓在动荡年代中的真实缩影。

  而当国家面临挑战,总有人挺身而出。抗美援朝老兵周金渭便是其中之一。“建国了,大家都盼好日子,可美国人不让咱安生,咱就得拿起枪!”谈及参军那一刻,他眼中依然有光。那些珍藏的勋章、泛黄的家书、褪色的军装,无声诉说着他与其战友热血卫国的峥嵘往事。

  从战火纷飞到安居乐业,驿亭镇80年来的变迁,正是一部微缩的中国乡村发展史。如今,这里产业兴旺、青年回归、治理有效,勾勒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生动画面。在“虞之梦”杨梅品牌的生产线上,创始人王建均带领团队推动传统农业走向“互联网+”,让杨梅成为富民增收的“金果子”。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为乡村注入新活力。在白马春晖的“野有咖”咖啡店,王建华改造老房,打造出融合文艺与乡土的消费空间。“老一辈不敢想的城里生活,如今村里也有了。”他语气中洋溢着自豪。这样的创新实践,不仅激活了乡村资源,也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

  基层治理的转型则为驿亭发展筑牢根基。新驿亭村党总支书记李尧森、联桥村党总支书记周宝琴等基层带头人,以“党建+文旅”模式盘活红色资源与传统技艺,推动乡村从“保稳定”向“促振兴”迈进,持续书写共富新篇。

  此次实践中,浙江传媒学院实践团共采集口述史料15小时,拍摄影像素材30余段。这些珍贵素材将整理成《1945驿亭记忆》故事集与纪录片,通过校地多元平台传播,让沉默的历史发出回响,成为滋养年轻一代家国情怀的生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