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上虞日报

为生命赋氧 为康复赋能

日期:09-08
字号:
版面:第04版:健康上虞       上一篇    下一篇

  全媒体记者 刘金平 实习生 邵诗怡  通讯员 王宇航

  面对伤残,最大限度地恢复和发展人的全部生命潜能,这,就是康复的意义。

  继今年3月首个康复病区开放后,7月15日,上虞区中医医院正式启用康复病区二。同月,启用高压氧舱,3个舱可同时容纳30位患者治疗,康复治疗迈入新阶段。今年年底,将开放康复病区三。目标打造绍兴地区规模最大、治疗最全面的康复中心,为患者和他们身后的家庭点燃“重生”的希望。

  “氧”护生命:高压氧舱,治疗+康复的新选择

  上午的康复治疗大厅显得特别忙碌。康复治疗师朱佳栋正在帮患者俞大妈进行床边康复锻炼。61岁的俞大妈因车祸导致颈椎受损,脊髓损伤平面C6为不完全性损伤。半个月前初来时,下肢肌力为零,手指麻木,无法伸缩。

  “也是神奇,才进了一次高压氧舱,做了一次治疗,手指就能微微动了,腿也可以略微收缩了。”俞大妈对治疗效果抱有信心,“经过8次高压氧治疗之后,之前麻木的腿脚,现在轻松很多了。”

  “高压氧到底是什么?真的有用吗?”

  氧气是生命的“第一道防线”,而高压氧治疗正是将这一防线升级为“生命加速器”。作为继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后的第三种治疗,高压氧治疗被誉为无创伤、无需药物的“绿色治疗”,是一种在高于正常大气压的环境中吸入纯氧的治疗方式。

  在高压氧舱的环境下,氧气可以更快速、更远地渗透到血液和组织中,解决普通吸氧无法达到的供氧需求,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经过高压氧治疗,截瘫患者改变了卧床人生,生活正逐步回归日常;脑损伤患者意识状态明显改善,甚至可以和家属肢体互动、语言沟通;重度一氧化碳中毒者苏醒过来,避免了迟发性脑病的发生;失眠症患者找回了丢失的睡眠;亚健康患者重新恢复了朝气蓬勃……这并非神话,而是发生该院在高压氧治疗中的真实案例。

  上虞区中医医院质量管理科科长李英周介绍,高压氧治疗能够迅速纠正机体缺氧状态,有效改善微循环和组织代谢;在生理层面,它有助于防治组织水肿,促进侧支循环建立,维持血脑屏障的正常功能;在抗感染方面,可有效抑制致病性厌氧菌的生长繁殖;在恶性肿瘤治疗领域,能显著增强放疗、化疗的疗效。因此,其对神经科、耳鼻喉科、眼科、外科、口腔科、内科、皮肤科等多种疾病均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和不可替代的临床价值。

  高压氧疗法作为一种“赋氧”与“赋能”的现代医疗手段,正逐步展现其在康复领域的独特价值,特别是为脑外伤、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脑水肿、脊髓损伤等疾病带来康复希望,也让处于疲劳和亚健康状态的人士有了常规保健、舒缓压力的新选择。截至目前,上虞区中医医院高压氧舱已服务患者400余人次。

  但李英周也表示,高压氧舱不是“万能神舱”,却是现代医学送给人类的一份“氧气红利”。如果你正受困于慢性疲劳、术后恢复或想探索前沿健康科技,不妨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体验这场“细胞的深呼吸”。

  赋能希望:康复中心,康复患者的“加油站”

  上虞区中医医院康复中心分为康复大厅和康复病房两部分,康复大厅设有病床200张,康复病房启用床位82张。目前康复科有10位医生、15位治疗师,省级医院专家定期来院指导。主要开展神经康复、骨伤康复、盆底康复治疗,计划开设运动损伤康复、尿失禁康复、吞咽功能障碍康复、儿童康复等亚专科。

  中医+现代康复技术

  让截瘫患者重新站立

  康复病房里,77岁的王大爷正借助助行器站立,试着缓缓向前。

  “这段时间,康复进步比之前更快了点,心情也一天天好了。”王大爷的老伴面露微笑地说,“本来以为他这辈子都只能躺在床上了,但现在看来,治疗效果比较好,出乎我们的预料。”

  王大爷初入院时,情况不容乐观:颈椎损伤引发高位截瘫,胸腰部以下几乎动不了,大小便失禁不说,血压还低得吓人,必须随身带着增压泵,稍不注意就可能休克、晕厥。

  面对这位高龄患者,康复科医护团队没有退缩,而是借助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每天帮他完成床边侧翻、臀桥、肢体摆动……唤醒肌肉,补回流失的力量;利用针灸、砭石通络等疏通经络,唤醒身体的感知。

  肌体在悄悄“苏醒”,变化在悄悄发生。经过5个半月康复锻炼加中医康复治疗,王大爷从最初双腿连抬一下都费劲,坐都坐不稳,到能完成长腿坐、短腿坐,能利用电动起立床进行直立训练,现在已能借助助行器站立,还能慢慢走几步。

  与王大爷一样,俞大妈每天的康复治疗时间也排得满满当当。除了高压氧治疗为生命赋氧,还得进行上下肢肌力训练、腰腹核心力量训练、坐位平衡训练、手指精细功能训练等,并接受针灸、温通、中药等中医药治疗为康复赋能。

  “患者的下肢肌力已达到2级,髋关节功能也达到自理水平,目前要增加膝关节功能。再过两个月,俞大妈的生活或能基本自理。”康复科主任徐浙宽对治疗效果信心满满,“对运动能力不佳的病人,即使运动幅度增大就那么一点点,也是康复之路上巨大的飞跃。尤其是对于截瘫病人来说,哪怕是获得一点点的自由行动能力,都是莫大的欣慰。”

  徐浙宽表示,传统中医与现代康复技术的结合,会碰撞出巨大的能量,更多像俞大妈、王大爷这样的患者将有机会走下病床,重新感受生活的美好。

  用“心”开辟康复路

  续写生命故事

  走进康复科,你会觉得这里是大型“健身房”。这个犹如“健身房”的科室针对不同功能的恢复,又分为物理治疗室(康复大厅)、作业治疗室、语言心理治疗室、传统治疗室等若干个治疗室。

  康复大厅的仪器各种各样,如下肢机器人、体外冲击波、平衡训练仪、多关节等速训练仪等,有帮助恢复平衡能力的,有刺激肌肉的,有帮助恢复肌肉力量的,还有带动病人肢体运动的……看上去简单,却价格不菲。

  在这里,不仅医护、治疗师在连轴转,病人也要“打卡”一个接一个治疗项目,陪同的家属则要帮助病人辗转于各个治疗项目之间。没有知觉、不受控制的身体部分,就是通过这样不断地练习与治疗,才有重新“觉醒”的可能。

  康复科的病人病因较杂,但有个共性:因为疾病丧失了某些原本正常应有的功能和能力。这些病人越早接受康复治疗,身体功能恢复的程度和效果会越好。

  针对不同的病人,医院搭建以康复评定、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言语吞咽治疗、物理因子治疗、关节松动、冲击波治疗、传统中医康复等多种疗法为主体的康复治疗体系,通过科学规范的康复治疗,帮助点亮康复的希望。

  “我们将永远秉持让每一位患者恢复健康的初心,坚持‘中医辨证、西医辨病’理念,在现代化医疗与传统中医治疗结合的方法下,以高效、无创、无副作用的中医综合疗法为治疗特色,带给患者家庭新的希冀。”徐浙宽说。

  当然,除了康复患者的身体,更要康复患者的心理。康复需要四方合作,即“医生+护士+治疗师+护工”组成的康复团队,除了让病人保持健康的状态外,还要对患者开展积极的心理疏导,打开患者的心结,激发他们的康复信心。徐浙宽表示,“康复最大的意义在于,让患者重新燃起生活的勇气,自信且有尊严地继续往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