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上虞日报

高山村里的“健康守门人”

日期:09-02
字号:
版面:第03版:新闻·民生       上一篇    下一篇

  全媒体记者 厉嘉琦 通讯员 俞焕良

  从上虞岭南乡政府出发,经过蜿蜒盘旋、长达5公里多的山路,到达全区海拔最高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岭南乡龙山社区卫生服务站。乡村医生朱徐根戴着老花镜,正为病人测量并记录血压,还耐心地向病人解释:“今天血压正常,但药还是要继续吃,不能停。”

  “村民下不了山,我就上山”

  朱徐根是龙山卫生服务站唯一的医生。2010年8月卫生站建成后,当时56岁的他主动请缨,从交通条件相对较好的下许卫生服务站,调到了条件艰苦的龙山站工作。“第一次来龙山村时,看到有老人因为一点小病没人管,最后拖成了大病,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朱医师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依然感慨。从那时起,他就下定决心,要扎根在这里,为村民们守住健康。

  “以前只要有村民生病,都得走5公里多的山路,到山下的乡卫生院去看病。要是病人走不动路,还得找人抬着担架下山,单趟至少要花2个多小时。自从有了这个卫生站,大家有个头疼发热的,再也不用出村了,而且村里的人都特别相信朱医师。”村民章大爷一边说,一边竖起了大拇指。的确,朱医师的到来,实实在在解决了村民们长期面临的就医难问题。

  2010年的一个冬天,深夜12点,一位高血压病人的家属急匆匆敲开了服务站的大门。朱徐根赶紧为病人检查,发现病情比较严重,立刻打电话联系车辆,把病人送往章镇卫生院救治,及时挽回了病人的生命。还有一次,同样是在半夜,有位病人因为腹泻需要挂点滴,朱徐根从半夜一直忙到第二天清晨,早上7点又照常坐诊,没耽误一天工作。挂号、收款、配药、输液……卫生站里的各个流程环节,他都能驾轻就熟。在村民们眼里,朱徐根就是一名无所不能的“全能型”医生。

  “做好龙山村健康‘守门人’”

  如今,朱徐根已经在龙山村服务了十六年,累计服务超过8万人次。十六年风雨兼程,十六年初心不改,“一人、一药箱、一电瓶车”,这是他出诊时的标配。他扎根基层,用朴实的医术和无私的奉献,填补了村里医疗资源的空缺,成了村民们离不开的“健康靠山”。

  近年来,随着“家庭医生”签约模式的全面推广,朱徐根又成了龙山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的一员。他不仅主动公开了自己的电话和微信,随时为乡亲们提供健康咨询和医疗帮助,还通过村里广播、上门讲解等各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医疗健康政策和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好处,让每一位村民都能感受到国家医疗卫生服务带来的便捷与温暖。

  在他的努力下,村民们的健康意识慢慢提高了,常见病的发病率也明显下降。“看着村民们能健健康康地生活,就是我最大的满足。”朱医师笑着说。现在,每周他都会背着血压计、提着药箱,到村民家里走访,给行动不便的慢性病老人测量血压、血糖,叮嘱他们按时吃药。虽然卫生站的条件依然艰苦,但他多次表示,会一直坚守在这里,做好龙山村健康的“守门人”。

  “准备再干几年,直到干不动了为止”

  龙山村下辖的3个自然村比较分散,人口分布不集中。每年大部分时间里,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大多是60岁以上的老人,而且这些老人中,不少都有慢性疾病史。对于村里有慢性病的老人,朱徐根个个都了如指掌,对他们的身体状况更是格外关注。他会定期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以及长期卧床的孤寡老人进行重点走访,及时发现他们身体的异常情况,第一时间送医送药上门。他的这份付出与坚持,让乡亲们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温暖与关爱。

  岭南乡卫生院的张乔乔医师说:“乡村医生经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病情,朱医生总能及时想出办法,圆满解决问题。”他既佩服朱医生当初选择到高山卫生站工作的勇气,更敬佩他十六年如一日的坚守与敬业。“我对龙山、对这里的村民,早就有了割舍不掉的感情。我想继续留在服务站,再干上几年,直到干不动了为止。”朱徐根的话语朴实,却满含深情。

  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立足农村、守护一方村民的健康,这是朱徐根最大的心愿。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乡村医生的责任与担当,展现了崇高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医者情操,更用一颗 “医者仁心”,书写了“大爱无疆”的温暖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