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上虞日报

建好“人才库” 育强“生力军”

日期:08-29
字号:
版面:第08版:新闻·乡镇       上一篇    下一篇

  全媒体记者 沈嘉玲 通讯员 詹钰鸿

  “作为村干部,不能只凭个人单打独斗,更要懂得抱团发展。”“真正的务实,是让好政策在乡土里长出根须。”……8月26日,永和镇路演厅内掌声阵阵,“永葆初心,合和景行”村级后备力量集中培训班结业仪式在此举行。23名来自全镇各村的后备力量齐聚一堂,分享两个月来的学习收获与成长感悟,话语间满是扎根基层、服务乡村的坚定决心。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村级后备力量是基层治理的“储备军”、乡村发展的“生力军”,其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到村级组织战斗力、乡村振兴推进实效。近年来,永和镇深刻认识到要破解村级干部队伍“青黄不接”“能力短板”等问题,必须把后备力量培养作为夯实基层基础、推动长远发展的战略之举。为全力打造高素质村干部队伍,提升村后备干部履职能力、致富能力、服务水平,推动各项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落细,更为明年村级换届筑牢人才根基,永和镇于6月10日起,依托“和鸣1+7”党建品牌,以“干部和鸣”为目标,启动了这场为期两个月的村级后备力量集中培训,为乡村振兴注入蓬勃的青春动能。

  此次培训打破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创新采用“长班短训、分段实施”模式,通过专题授课、外出考察、跟岗锻炼、总结提升四大阶段,全方位锤炼后备力量的综合素质与实战能力。在课程设置上,永和镇紧扣乡村工作实际需求,围绕政策理论、党建实务、乡村治理、产业振兴等核心内容精准发力,邀请党校老师解读最新政策文件,帮助学员吃透理论精髓;安排镇级业务骨干传授党建工作方法、村级事务管理技巧,让学员掌握“接地气”的工作本领;还穿插学员论坛、学业测评、素质拓展训练等特色环节,既检验学习成效,又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全程化考核管理确保学员学深悟透、学以致用。

  “光在课堂上学理论不够,还要走出去开眼界、学方法。”永和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帮助后备力量打开发展思路,该镇围绕缩小“三大差距”工作方向,组织学员赴区内外优秀乡镇、先进单位、产业学习基地考察学习。从集体经济强村的产业发展模式,到基层治理示范村的矛盾调解经验,再到农旅融合项目的运营思路,学员们边走边看、边学边思,把先进地区的“好点子”记在本上、刻在心里,更在交流探讨中找寻促进本村集体增收、服务村民的新路径,进一步增强了促发展、促共富、优民生的工作能力。

  “年轻干部与村级后备力量都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主力军,二者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相辅相成。”永和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推动年轻干部与后备力量“同频成长”、互动共进,本次培训始终坚持“双培养、双提升”导向。在业务知识“传经送宝”环节,一批熟悉镇级工作、业务精湛的年轻干部走上讲台,将项目推进、信访处置、民生服务等“业务干货”倾囊相授,把镇级层面的经验做法精准滴灌至基层土壤。进入跟岗锻炼阶段,23名村后备力量被分别安排到党建实务、信访调解、项目建设等关键岗位实战历练,深度参与镇级具体事务。同时,每位学员都配备了一名镇年轻干部作为导师,在实践一线手把手指导工作方法、解答疑难困惑,真正实现“理论赋能”与“实践指导”的深度融合。

  结业不是终点,而是履职担当的新起点。在心得交流环节,学员们纷纷表示,通过系统化培训,不仅强化了政策理论、业务方法和党建知识,更通过实地调研、跟岗实训拓宽了发展视野、提升了实操能力。“这次培训让我补足了‘短板’,更找到了服务群众的‘窍门’。”来自青峰村的“90后”后备干部叶燕燕告诉记者,培训涵盖党建、社会事务、信访、农经、城建等方方面面内容,尤其是三农政策解读和生活救助业务授课,让她学会了如何把“红头文件”翻译成村民听得懂的方言,如何把补贴政策讲清楚、把民生账单算明白,“以后和村民打交道,我能更有底气地把政策落到实处,把农户的心焐热。”

  下一步,永和镇党委将持续跟踪村级后备力量的成长情况,搭建更多实践平台,完善长效培养机制,让后备力量在村级项目推进、民生服务、应急处置等工作中挑大梁、经风雨,努力打造一支提笔能写、开口能讲、遇事能谋、办事能成的新时代乡村骨干队伍,让村级后备力量真正成为推动永和镇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