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冯洁娜) 8月24日,“南北相逢·作家对话”当代文学多元地域性书写交流研讨会在小越街道新宅村举行。哈尔滨著名作家吕占明携其长篇历史小说《野玫瑰》亮相,与上虞本土作家代表、国家一级作家顾志坤等文学界人士共话文学创作中的地域文化表达与历史记忆传承。
吕占明的《野玫瑰》以1937年卢沟桥事变为背景,通过双线叙事展现八路军、苏联红军与侵华日军、国民党军队的激烈交锋。作品不仅揭露了日本731部队的反人类罪行,更以共产党员吕佰仁的成长轨迹与哈尔滨的抗战历程为切口,诠释了中国共产党追求人类解放的崇高理念。“希望我的作品能成为外界了解哈尔滨的窗口。”吕占明说。
“希望通过我手中的笔,记录逐渐被人们淡忘的革命历史。”研讨会上,上虞本土作家顾志坤分享了其创作理念。这位被誉为“真正的乡土作家”的老兵,创作近30部长篇作品,几乎均围绕故乡题材。其代表作《北撤》《突出重围》《美人弄1号》等,或聚焦抗战历史,或挖掘红色遗迹,多部作品被列入浙江省文化精品工程。顾志坤说:“一直以来的英雄情结,加上在部队接受了14年的革命教育,让我对家乡上虞这片红色土地上的革命英雄心生敬佩,再者走南闯北追溯红色故事,到达第一线的过程,对我而言也是一种身心再教育。”
与会专家指出,吕占明与顾志坤的创作虽地域为一南一北,却同样专注于对本土历史的深度挖掘与艺术重构。吕占明以哈尔滨为原点,通过跨国界、跨文化的叙事展现抗战全局,其笔下的苏联女战士与中共地下党员的跨国恋情,暗合了哈尔滨作为国际交通线的历史特质;顾志坤则深耕浙东沃土,以微观史视角还原红色基因的传承,如《美人弄1号》中通过一本泛黄的地下交通员日记,串联起1941年至1945年间浙东的隐蔽战线风云。两者的实践,为当代文学如何平衡地域特色与时代共鸣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