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宋彦佩
“大伯,今天你‘回来’了,我们四代同堂了。”8月22日上午8点多,在章镇镇任叶村的观杰烈士墓前,观杰烈士侄子石先叶率儿孙,从浙江传媒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教授武小锋手中,接过用AI技术复原的观杰烈士彩照时,神情激动、满是感慨。
随后,他缓缓举起“大伯”的复原照,轻轻地将其奉在烈士墓的台基上,并退后几步,与儿孙们站成一排,向观杰烈士像深深地三鞠躬。之后,祖孙三代簇拥着观杰烈士复原照,一起迎回了老家。
81年期盼,“鲜活”的英雄大伯回来了
“我大伯是1944年牺牲的,我是1957年出生的,差了13年,我从来没有见过我大伯。”小时候,石先叶对大伯的印象来自于父亲和村里老人的口述故事。“我爸从小跟我讲,大伯是抗战英雄,是一名军事干部,在慈溪东埠头打仗牺牲的。”
而石先叶真正对大伯的样子有具象依托的是,2020年观杰烈士生前的战友秦基带来的一张黑白照片,尽管相片有点模糊,但合影中的“大伯”眼神坚定、身姿挺拔,让他印象深刻。
如今,石先叶的父亲和三伯都已离世,村里见过观杰的老人也早已不在,对英雄大伯的印象和记忆也停留在父辈的口述故事中,而这张模糊的黑白合影成为维系家庭记忆的唯一纽带。
今年7月,潮新闻联合浙江传媒学院发起“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用AI助力英烈回家”新闻行动,石先叶得知后,多年的期盼有了希望,他说,“一直以来,我很想要一张大伯的彩色照片,放在家里、放在陈列馆,我想让后辈们认识观杰烈士是怎样的英雄。”
武小锋介绍,由于观杰烈士黑白合影年代久、像素低,复原难度高。他们工作团队以观杰烈士的黑白合影照为蓝本,通过多种人工智能,成像了上百幅复原彩照,并花了半个多月时间,进行认真精选、比对、甄选,并听取烈属意见,最终才复原出这张让大家满意的照片。
“这张‘大伯’复原照很鲜活,与我父亲年轻时的样子非常像。”石先叶激动地说,“大伯这么年轻就牺牲了,想想就很悲痛,我会把这张照片珍藏起来,给后辈们讲他的英勇战斗故事,弘扬他的革命精神。”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追忆英雄,让观杰烈士精神传承下去
“这次观杰烈士的照片复原,意义重大,不仅英烈的形象更具象化,在章镇百姓及后辈们的心中印象也更深刻。”作为观杰烈士事迹的主要发掘者、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章镇小组组长王洪淼说,他收集观杰烈士资料10多年了,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一张清晰的英烈照片,现在这个遗憾补上了。
观杰烈士,1921年出生于章镇镇任叶村,1938年参加新四军,193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夏,在阻击日伪军的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为了表彰和纪念观杰,将他率领的第七中队命名为“观杰中队”。
2015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观杰中队”正步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了检阅。2020年,观杰烈士被列入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
在章镇老街的观杰烈士事迹陈列馆,当这张大幅的观杰烈士复原照,替代原先那张小而模糊的观杰烈士黑白照后,整个英烈陈列馆仿佛生动了起来。
站在“大爷爷”的遗像前,石先叶的儿子石国动容地说,“这张用AI技术复原的照片,最生动传神的是复原出大爷爷那坚毅的目光,仿佛透着他奋勇抗战的不屈精神。”
“以前,我太爷爷的画像都是那么模糊不清,现在有了一张清晰的彩色画像了,我觉得更能体现出他的英雄气概了。”石先叶的小孙子、12岁的章钰杭说,他要好好学习,长大了,要像太爷爷一样保家卫国,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