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刘金平) 上虞水务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打造全省示范样板。日前,《上虞区水务一体化融投建运管案例》被省提升办(城市更新专班)列入第一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
此前,我区“全面建立城市水务一体化运维机制”“完善农村污水运维服务标准提升运维实效”和“城镇污水设施一体化运维”三个项目入选省级试点名单。
近年来,我区着力推进城市水务一体化融投建运管改革,为全面建立水务多元一体化格局打下扎实基础。建成中心城区、永和、汤浦三大供水系统,4座水厂总供水能力达35万吨/日,配套DN100以上供水管网2200余公里,一体化供水实现乡镇全覆盖,城乡联网供水覆盖率达到98.5%以上。建有城镇污水处理厂1座,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实现分类收集、分质处理、一体化运维。排水管网向镇村延伸、向农户延伸,排水系统实施网格化管理,节点实现分段、分批精准整治,同步构建起“线上+线下”高效一体化运行体系。
为推动供排水设施一体化融投建运管全面落地实施,我区通过抓制度建设、数字赋能、设施提升、队伍建设等,推动构建“供排一体”“城乡一体”“厂网一体”“建管一体”的水务多元一体化格局。
区级层面出台《关于实施全区供排水设施融投建管一体化工作的若干意见》《全域排水设施一体化长效运维管理实施意见》等文件,构建水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养机制,建立部门联动和经费保障机制,为后续相关设施建设和一体化运维提供强有力支撑。
在区数智排水综合信息管控平台,目光所及,全区排水设备设施运行情况清晰地呈现在大屏上。围绕实现“看水一张图、监控一平台”,整合农污监管平台、农污运维平台、污水处理厂运行平台、三维城市管网系统等数据,我区已建成投用数智排水平台,通过泵站监测、管网感知、厂网数据交互,初步实现“厂站网源”联合调度。
烈日炙烤大地,在城区新上海花园和进港公路冯柯山等地段,排水工人正顶着烈日抓紧污水管道的清淤、疏通和维修工作,用双手守护城市地下“血脉”的畅通。作为具体实施单位的区水务集团,依托水务平台,统筹规划建设、管理,持续强化水务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和城乡服务延伸。新铺设污水管网43公里,推进管网向镇村延伸、向农户延伸;改造和新建农污终端572座、新增接户1045户,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标,采用多种非开挖修复工艺修复管道128公里、4721处,切实保障污水管网运行的稳定性。
在驿亭镇春晖村,排水工人俯身于井盖之间,挥汗如雨,做好农污终端的运维巡查工作,确保高温下设施设备正常运行。区水务集团下属排水公司负责人表示,“推动水务一体化融投建运管全面落地实施,全域排水设施一体化长效运维是关键一环。”为此,公司成立了巡检、水质监管、机电修理等20支197人的运维队伍,倾力打造本土化、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运营力量,同步建立健全应急处置体系,提升运维队伍处置突发情况的能力。
在推进城乡供排水设施多元一体化发展的同时,我区将合力推进三个项目省级试点项目建设,有效发挥新型水务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推进共同富裕和现代化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