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冯楠 通讯员 罗婧怡) 日前,中国农业大学实践小队走进上虞,开启为期一周的“智慧农业探秘之旅”,在产教融合创新园与田间地头间,解锁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新密码。
首站杭电上虞产教融合创新园里,元宇宙沉浸场景与3D建模技术让队员们惊叹不已,数字水印防伪、人像扫描作画等“黑科技”,直观展现了产学研融合的蓬勃活力。卧龙控股的智能车间里,自动化生产线每分钟完成3台电机组装,诠释着“绿色制造”的硬核实力。
随后的科技企业走访中,上风高科的静音风机可将噪音降至30分贝以下,晶盛机电的半导体设备打破国外垄断,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专精特新”的力量。而在农创智谷的大棚里,温度湿度传感器与无人机植保组成“智慧天网”,使病虫害发生率下降70%,生动演绎了“科技务农”的新图景。
在“中国葡萄之乡”盖北,太原理工团队研发的无人机红外检测系统,能精准测定葡萄糖分,误差不超过0.5%。舜达种业的恒温仓库里,5000份稻种在2℃环境中休眠,等待来年唤醒丰收。全国种粮大户金银燕展示的硬地育秧技术,使每亩田可省工3个、增产50公斤,让“藏粮于技”有了鲜活注脚。
7天行程里,从芯片到稻穗,从生产线到葡萄园,队员们见证了数字技术如何重塑农业生产链。大家一致认为,在这片土地上,科技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让每粒种子都充满希望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