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见习记者 陈嘉栋 通讯员 陈洁) 8月16日晚,娥江的粼粼波光中,“漫游娥江甲板音乐会”顺利举办。这场以水为台、以天为幕的演出,将地方文化底蕴与现代艺术表达相结合,为“文化+旅游+艺术”的跨界融合提供了一次有益尝试,也为文旅3.0时代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
音乐会上,舜音—嵇闲乐队带来了精彩演出,其中二胡演绎的《大鱼》受到较多关注。《大鱼》原本以空灵人声和电子音效为特点,经二胡演绎后,既保留了原曲的意境,又融入了传统民乐的叙事感,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来自杭州的“95后”观众小林说:“以前觉得二胡很老派,但这次在船上听它拉《大鱼》,感觉四周的景物仿佛都活了,比在剧场里看演出更像一场‘流动的梦’。”
而“漫游娥江”系列活动的特色之一就在于场景的创新。甲板音乐会将演出场地从固定剧场换到了流动的江面甲板,观众在微风中欣赏着音乐,伴随着两岸的灯火与自然江景,多种感官体验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的氛围。这种场景设计让“表演”与“旅游”的结合更加自然,使文化活动成为吸引人们前往的一个因素,改变了“白天看景、晚上看剧”的固定模式。
舜音—嵇闲乐队以“古风+摇滚+民乐”的混搭风格拥有不少粉丝,此次演出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传统文化创新方面的形象。文旅项目与该乐队的合作实现了互利共赢:乐队获得了线下展示机会和创作素材,文旅项目则借助乐队的影响力增加了关注度和吸引力。
过去,游客到曹娥江,可能只是“看一眼江水、拍一张照片”;而现在,一场甲板音乐会让他们“听着民乐吹江风、跟着旋律忆传说”——文旅不再是“打卡式参观”,而是变成了一场可触摸、可参与的文化沉浸。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文旅3.0时代,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场景的创新以及观众的参与,让传统文化以更鲜活的方式存在。未来,更多这样有创意的尝试,将有助于实现“文化引流、旅游变现、艺术增值”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