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上虞日报

从精准滴灌到生态共生

日期:08-21
字号:
版面:第04版:新商都       上一篇    下一篇

  全媒体记者 楼丽君 戚罗燕 文 魏新宇 摄

  当夜色勾勒城市轮廓,上虞夜经济如何突破“灯火喧嚣”的表层,抵达生态共生的深层?是分众运营的精准,让每个群体在夜色中找到归属;是滴灌式惠民的巧思,让消费活力渗透市井肌理;是跨域协同的智慧,让城乡、业态、治理形成共振。

  从满足需求到创造价值,从单点热闹到系统繁荣,上虞夜经济正以人文温度为魂、以精细治理为骨、以生态共生为脉,书写城市高质量发展夜章。

  从大众普惠到分众深耕

  客群运营的破圈之道

  夜经济早已不是简单的“灯火通明”,而是一场精准对接不同客群需求的精细活。如何让学生、青年、家庭、银发等不同群体,都能在夜色中找到专属心动?

  跳出“广撒网”的粗放模式,上虞瞄准不同客群的核心需求精准发力。让每个群体,都能在夜的怀抱里找到归属感,实现夜经济“分众破圈”。

  学生群体的暑期夜晚,总少不了家长的“遛娃难题”,也藏着孩子对趣味的渴望。我区推出“童研夏趣”板块,依托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瓷源文化小镇、晋生星片场、野藤葡萄公园等多元阵地,推出涵盖文化艺术、深度研学、特色夏令营等丰富活动,打造集文化熏陶、动手实践、自然探索、军事体验于一体的暑期成长乐园。

  走进上虞图书馆,国学讲堂“中华历史”系列讲座“一座难求”,《哪吒》《蓝色星球》等影片在“暑期电影放映周”大屏幕上流转。上虞博物馆“小小讲解员”培训班上,讲解员带着孩子穿梭展厅,从越窑青瓷的历史到讲解技巧的打磨,孩子们在演练中褪去胆怯。一个多月来,上虞博物馆已累计接待中小学研学团队100多个。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上虞文化馆“青春文艺+”公益行动更显贴心。除24小时母婴室、免费冷藏矿泉水,非遗夏令营里,孩子沉浸式体验木上生花、丝竹禅意;越剧、古筝课堂上,兴趣在指尖与唱腔里慢慢发芽。“活动名额总被‘秒光’!”市民王琴的感叹道出了普遍心声,“孩子在文化浸润中增长了见识。”

  城市另一隅,属于年轻人的社交“引力场”散发迷人光晕。“曹娥里·十三弄”历史文化街区“精酿微醺派对”激情上演,酒杯碰撞的脆响混着轻松的笑谈,成了年轻人卸下疲惫的港湾。年轻人围坐一起,话题从赛事聊到生活,陌生的距离在夏夜晚风里悄然拉近。

  就连社区的草坪上,也藏着青年的快乐。8月14日晚,曹娥街道舜杰社区举行“江畔共治·乐享睦邻”草坪音乐会,居民带着乐器、脱口秀上台。以乐会友的夜晚,年轻的心在互动里越靠越近。

  家庭客群追求的是“一个都不能少”的欢乐时光,“一站式夜间遛娃方案”成为破题关键。

  华东自驾游营地绍兴星空紫藤乐园推出星空夜市,成为家庭夜游新宠。夜幕下,科幻飞船、神话神兽等主题的灯组亮如星河,“落日天台”的巨型月亮与晚霞相映,“恐龙世界”里孩子们追着仿真恐龙惊呼。“星空夜市融合‘文化+旅游+商业’模式,打造百余组主题灯景、多元美食矩阵,融入非遗展示、音乐演出,为市民呈现沉浸式夜游盛宴,全方位满足夜间消费需求。”浙江石狮商贸城董事长石海森介绍。

  如何让花海点亮城市夜经济?上虞体育中心康体路旁,60万株向日葵迎来盛花期。8月16日起,“花海嘉年华2.0”开启狂欢盛宴:白天可徜徉金色花海,入夜后“烟火市集”更添惊喜。这里汇聚经典小吃,设置趣味游戏,更有彩虹戏水池、漫天泡泡大作战等花样“新夜态”,燃动新体验。

  当城市节奏在夜色中逐渐放缓,“非遗老字号”市集的灯光下,“银发族”在各类摊位前驻足,指尖摸着熟悉的纹路,跟摊主聊起从前的手艺。“这里既有老手艺的温度,也有新消费的活力。”退休教师赵素囡不禁感慨。

  “夜经济从来不是满足所有人的贪多求全,而是让每个人都能精准找到自己的夜生活。”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每个客群都能在夜色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束光,夜经济的活力自然源源不断,城市的夜晚也因此变得更加鲜活而温暖。

  从简单补贴到精准滴灌 “惠民礼享包”的机制密码

  暮色四合,上虞的街巷却刚刚苏醒。今夏,一份名为“惠民礼享包”的消费大礼正为上虞的夜晚注入强劲动能。这绝非一次简单的“撒钱”补贴,1130万元覆盖餐饮、文旅、体育等类别的触发式消费券,如同精准滴灌,激活市场“毛细血管”。

  当8月13日下午1时的闹钟响起,“活力虞城 畅玩一夏”第三轮“虞你共夏”文旅消费券在百观新闻客户端如约开启抢券通道。10元至100元金额不等的无门槛现金抵用券,点燃市民热情。这一次,寻宝记绍兴菜、复兴面王等7家品质新店加入,消费版图再次扩张。

  一张小券,成为解锁上虞N种夜趣的“万能钥匙”。从“曹娥里·十三弄”的67家商户与9辆活力餐车,到五甲渡城市公园的静谧书屋、特色茶饮,再到“漫游娥江”文旅项目、瓷源文化小镇的文化空间、吉象阁的吃喝玩乐、里直街的文创趣物……

  精准滴灌的“活水”,不仅流向文旅餐饮,也悄然浸润民生角落。热浪未消的傍晚,上百·万和城人头攒动。市民张洁用刚抢到的“清凉券”在超市采购西瓜与绿豆,盘算着为家人煮一锅解暑甜汤;楼上菲兹意式餐厅内,孩子们正用消费券抵扣披萨DIY费用,芝士香气混着欢声笑语溢出窗外。“边玩边省,消暑又有趣!”张洁笑着展示满载的购物袋,消费券让夏夜采购变成全家出动的清凉派对。

  瞄准民生“菜篮子”,区舜汇市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精准捕捉市民“下午买菜难”痛点,借崧厦农贸市场下午场开放契机,联合百观新闻客户端推出“惠民购”活动。连续5天,每天上午10时,5元至20元无门槛“买菜券”准时开抢,限定在下午3时至7时使用。李阿姨用20元券买鱼和蔬菜,省了近三分之一。不远处的卤味摊前,摊主陈亚娟正麻利地装袋,“生意跟着券一起火起来!”

  “惠民礼享包”的背后,是一套精密协同的机制设计:触发式消费券跨类引流,如同“引水渠”将客流导向目标商户;消费券按月分批释放,形成持续刺激,避免“一阵风”式效果,消费券核销率达90%以上;叠加超6000万元汽车家电以旧换新补贴,形成“惠民+引流+产业拉动”三重效应,激活大宗消费;“虞乐游”一码通打通线上线下消费场景,实现“一码在手,畅享虞城”,让更多人遇见充满烟火气、时尚感与人文韵味的“青春之城”。

  从部门独唱到协同合唱 多方联动的运转逻辑

  如何让夜经济既“火”得人气鼎沸,又“活”得规范有序、烟火长明?这不仅是对城市商业活力的考验,更是一道检验精细治理能力的深层课题。

  告别“独角戏”,奏响“大合唱”——上虞的夜晚,正悄然蜕变。这背后,“协同”成为关键密钥。我区创新建立区促消费领导小组工作机制,搭台架桥,推动区镇联手、部门联动、企业联合,统筹推进“虞城夏日消费季”各项重点工作。

  氛围营造,率先发力。璀璨的曹娥江两岸灯光、精心设计的公共广告、迎风招展的道旗,共同编织出浓厚的夏夜消费氛围,点亮核心商圈与景区的独特风景。从空中俯瞰,彩虹桥、舜江大桥、城市人行桥宛如蜿蜒的“光影巨龙”,与沿岸楼宇的灯光交相辉映,生动演绎“青春之城”的蓬勃活力。

  夜市以节日趣味活动织就喜庆氛围,大通购物中心用优惠折扣点燃购物热情,时代潮集以音乐、美食与潮流市集碰撞轻娱乐火花……多元消费场景如繁星般点亮上虞夜空。然而,繁华之下亦有挑战:噪音扰邻、卫生管理滞后、监管尺度难把握——过严易扼杀活力,过松易滋生乱象。

  面对挑战,上虞的答卷清晰有力:“协同”是破题之笔,“精细”是治理之要。通过科学选址、规范经营,引导流动摊贩“定时、定点、规范、有序”发展,兼顾“繁荣”与“市容”。

  体验感的提升,离不开细节的周全保障。在熙攘的“曹娥里·十三弄”历史文化街区,《灯绘曹娥》实景演出项目场场爆满。每次演出前,提前10分钟广播提醒与临时路障设置,无不体现管理的细致入微,安保人员与工作人员巡逻的身影随处可见。“人特别多,但游玩体验不错。”市民和游客的肯定,是对服务品质的最佳注脚。

  安全是底线,环境是基础。我区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打造近悦远来的消费环境;落实“谁主办谁负责”原则,压实活动主办单位安全主体责任。针对部分区域人流密集、街区及周边停车饱和等情况,为确保游览安全和体验质量,交警部门即时实施临时交通管制,限制车辆进入街区周边道路,通过公众号等多渠道建议市民和游客选择错峰出行。

  这种协同的力量,不仅体现在宏观层面,更渗透到活动策划的各个环节。“以前各部门搞活动,常常是‘各管一段’,文旅活动缺商业配套,商务促销少文化内涵。”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坦言,夜间经济已蝶变为融合购物、饮食、住宿、文化、娱乐、体育、康养等多行业的新业态,这意味着策划之初就必须打破壁垒,从“各管一段”迈向“融合共生”。

  这场覆盖全区的“大联动”,背后是精心设计的“日夜互补”时间规划与“城乡互通”空间布局。城区夜经济主打“潮玩、演艺、购物”的活力节奏,乡镇则奏响“田园、非遗、慢生活”的舒缓乐章。市民和游客白天可在岭南覆卮山梯田体验农耕野趣,傍晚持消费券在谢塘享用清甜梨宴,夜晚则涌入城区市集感受不眠繁华——一条跨越城乡、贯穿日夜的“消费链条”生动呈现。

  东风正劲,繁花似锦。以“全城动员、全城参与”为底色的上虞夜经济,正乘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东风,将各部门、各业态、城乡全域纳入一场激荡的“协同合唱”,让人气聚起来,消费热起来,氛围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