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司法局探索建设预付资金监管平台
日期:08-12
本报讯 (记者 蔚香) 近年来,预付式消费因便捷性备受青睐,但“商家跑路”“退费难”“协议形同虚设”等乱象频发,消费者权益屡屡受损。如何从源头堵住风险漏洞,让“先付费后消费”模式真正安心?区司法局以法律公证为核心,探索构建“银行+公证+事中监管+事后仲裁+区块链”于一体的预付资金监管平台,为消费者、商家与监管部门搭建信任桥梁。
该平台于2024年底启动建设,以严审商户资质、定制标准化电子合同、动态分账监管等多举措,形成全链条闭环管理。商户入驻前需提交营业执照、服务协议等材料,平台对接国家电子执照系统核验,筛选合规商家并报监管部门备案。消费者签约时,公证处同步生成公证文书,交易全流程通过区块链技术存证,确保数据不可篡改。消费者预付资金按照50%—70%比例存入银行监管账户,服务完成后经消费者确认方能分阶段释放,从源头降低挪用风险。
争议解决是平台一大亮点。商户提供相应服务后,消费者在平台上确认核销,经确认的消费账单将按照双方约定的以时间周期、使用次数或比例金额有序进行结算。一旦产生争议纠纷,如消费者提出了退费申请,平台会暂定结算进入协商调解程序,双方若协商一致,平台将按照协商结果完成退费,若未协商一致,任意一方可以按照协议约定提起仲裁,平台会根据仲裁结果处理退费申请。
目前,该平台已进入试运营阶段,首批10余家美容美发、养老服务等领域代表性商户入驻资金监管平台。平台对商户日常使用情况及效果进行全流程跟踪,系统收集用户反馈与运营数据,深入分析运行痛点,精准识别资金分账规则优化、用户签约体验提升等核心问题,针对性调整系统功能与服务流程,持续提升消费者信任度与平台服务质量。
平台将依托试运营经验,通过“培训+反馈+优化”形成可推广经验,计划组建商家诚信联盟,并依托“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执法与风险预警系统,对投诉激增、资金异常商户自动标记,提前介入化解风险。
“当法律公证遇见金融科技,我们不仅守护消费者的钱袋子,更要构建良好的市场信任机制。”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台通过“法律+科技+金融”创新融合,为消费者筑牢资金安全防线,为商家注入诚信经营动力,更为政府监管提供智能化工具,这一模式将推动预付消费从“风险频发”迈向“安全可控”,为构筑健康消费生态注入持久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