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球青年产学研融合实践新模式
日期:08-12
本报讯 (记者 张汉锋 冯洁娜) 8月8日,瓷源文化小镇内窑火正旺,韩国牧园大学研究生车晓琳与上虞青瓷创客朱铷柯携手创作的“上虞·韩韵”青瓷作品新鲜出炉。这件融合野藤葡萄、越窑青瓷与韩国传统元素的跨界之作,成为中韩青年文化交融的生动见证。当天,“风华正尚 虞见青春”中韩青年创想荟暨2025年暑期实习实践Talkshow在此举行,百余名中韩学子、青年创客与基层青年干部以文化为媒,共绘青春创新图景。
活动现场,中韩学子共同体验青瓷拉坯、陶瓷彩绘等非遗技艺,在协作中碰撞创意火花。“从青瓷创作到文化交流,这段经历让我深深爱上这座城市。”车晓琳捧着上虞青年干部赠送的友谊折扇感慨,“我会把这次特别的经历分享给我的同学们,希望明年还能来上虞。”
这场跨国青年对话的背后,是我区对青年人才的倾力招引。今年暑期,我区推出涵盖基层治理、产业研发、文化宣传等五大领域的实践岗位,吸引海内外110余所高校、近300名学子参与。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谢初旖在乡镇锻炼期间,被上虞“青春之城”的创新氛围所吸引:“这里既有千年瓷韵的文化底蕴,又有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蓬勃活力,让我重新思考职业方向,很有可能会选择在上虞工作。”
为深化校地合作,我区创新推出“青虞伙伴”结对机制,组织名校实习生与本土青年干部“一对一”结伴成长。浙江大学博士龙怡君与区人社局干部张琰成为首批伙伴,通过参与人才政策调研、走访创业园区,她直言:“基层视角让我看清产业需求,这对确定科研方向至关重要。”
经过多年深耕,大学生暑期实习实践活动已成为上虞引才育才的“金字招牌”,成功吸引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天津大学等顶尖高校硕博士扎根上虞,与马来西亚拉曼大学等海内外高校开展“伙伴计划”。今年,合作版图持续拓展,新增清华大学未央书院、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实践团队,形成了名校硕博上虞行、家燕归巢、黄土地计划、浙江大学思政平台、清华大学未央书院五大实践载体,呈现出层次更高、覆盖更广、专业更优、参与更热的蓬勃态势。
“青年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活力因子’。”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打造“实践—就业—创业”全链条服务体系,近三年全区新增就业大学生7.6万人,今年前7月新增创客6615名。随着“青春伙伴”计划的持续推进,上虞正以开放姿态,与全球青年共赴创新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