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沈嘉玲 通讯员 仇远平
在上虞的大街小巷,总有一面旗帜在任何需要的地方坚定飘扬——那是“快乐爱心”志愿服务的温暖印记。扛起这面旗帜的,便是区快乐爱心志愿服务社负责人王新祥。15年来,王新祥如同一位执着的“追光者”,带领团队累计捐款近150万元,开展志愿服务222场次,慰问困难家庭1100户次。从救灾扶伤的前线到扶贫济困的角落,他用脚步丈量爱心,用坚守温暖人心。2024年,这位快乐爱心志愿服务社的带头人荣膺“上虞好人”称号,而这枚荣誉勋章,正是他用无数个日夜的善行义举一点一滴熔铸而成。
从“独行”到“群行”,
用公益火种点燃全民向善之光
王新祥的公益初心,早在2002年创业时便已扎根。他创办企业时特意为残疾人预留岗位,不仅解决了就业难题,更用心搭建成长平台,让许多残疾人第一次靠双手赢得尊严。这份对弱势群体的共情,如源头活水般滋养着他的公益之路。
面对“上虞好人”的荣誉,王新祥总把功劳归于团队:“公益不是一个人的奔跑,而是一群人的同行。所有荣誉都是大家勠力同心的成果。”这句话不仅是他投身公益事业的精神图腾,更见证着他从公益新兵到团队领航人的蜕变历程。2010年,王新祥加入快乐爱心志愿服务社,正式投身公益事业。初入志愿服务社时,他总爱把志愿者红马甲洗得锃亮,跟着老队员们穿梭在上虞的大街小巷,将米面油等物资送到孤寡老人手中。2021年年底,王新祥接过前社长的接力棒,进一步拓展延伸爱心社的内涵。时至今日,这位当年青涩的志愿者早已成长为上虞公益圈响当当的“王社长”。他手机里存着136个志愿者的联系方式,能精准说出每位队员擅长的志愿服务领域;向退役军人敬礼、为环卫工人送温暖、爱撒敬老院等活动,脚步覆盖全区各个角落。如今,他的身影依然活跃在公益一线,只是身边多了数百名并肩作战的“战友”。这些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志愿者汇聚在一起,将涓滴善意汇聚成奔腾向前的爱心长河,为上虞大地注入源源不断的温暖与希望。
在王新祥的带领下,快乐爱心志愿服务社从最初仅有十几人的“草根团队”,凭借“凝聚力量,传递温暖”的坚定信念,历经无数个日夜的拼搏与坚守,一步步成长为上虞公益领域的闪亮名片。2022年,团队凭借在助老扶困项目中的突出表现,斩获“银助共富”优秀团队称号。次年,他们乘势而上,以“银耀虞城”系列志愿服务为依托,深度融入社区治理与民生服务,凭借出色的组织能力与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成功摘得“银耀”品牌服务团队桂冠。
从“微光照亮”到“暖意包围”,
让精准帮扶抵达每个角落
“帮人不用等大事,看见难处伸把手,就够了。”这是王新祥常挂在嘴边的话,而道墟街道道墟社区的章家兄妹,最懂这句话的分量。已故残疾人章四清一生被糖尿病、肾衰竭等重病缠身,哥哥章忠意为照顾她提前退休,带着她辗转求医,家中积蓄早已耗尽。2023年初,王新祥第一次走进章家老屋时,昏暗的房间里,章四清蜷缩在床,章忠意正笨拙地喂药,桌上只有咸菜和白粥。“看着心里不是滋味。”他当即决定,要帮这对兄妹搭把手。
从此,王新祥的身影成了章家的常客。他牢牢记住章四清的病情,每次上门都带着无糖食品、蛋白粉;冬天拎来厚实棉被,夏天捎去驱蚊液;章四清需要频繁透析,他怕章忠意分身乏术,便组织志愿者轮流上门帮忙,默默分担那份沉重。直到章四清去世前,他仍时常上门,陪着兄妹说说话,让她在最后时光里少些孤单。
对章家兄妹的照护,只是王新祥帮扶道墟困难群众的一个缩影。70岁残疾居民戴云生因中风后遗症生活不便,他协调安装空调、送去慰问金,让老人在酷暑寒冬里多份安稳;失独家庭李定花的春节,总少不了他送去的温暖;困难儿童的“六一”,总有他备好的书包文具……近两年,他带领团队帮扶道墟困难群体累计近40次,从物资帮扶到精神慰藉,从临时救助到长效关怀,把温暖织成了一张细密的网。提起王新祥,道墟社区党委书记阮琴妹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王新祥的可贵,在于他把别人的难处当成自己的事,把一时的帮扶做成了长久的牵挂。”
在王新祥的心中,“见难必帮、遇困必扶”早已成为行动自觉。展望未来,他说,他仍会以赤诚初心为舵,以公益善举为桨,继续在上虞这片热土上播撒爱心火种,让温暖与善意如春风化雨,润泽每一寸土地,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