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上虞日报

将代表履职从“坐堂问诊”变为“上门巡诊”

日期:08-09
字号:
版面:第02版:新闻·综合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 (记者 戚罗燕) 崭新的卫生室正在采购设备,马上每周会有医生坐诊;曾经崎岖的山路变得平整开阔;生态公墓正在立项;公交车班次增加,等车不再遥遥无期;就连最让人揪心的大雨天——新修的排水沟足够结实,雨水再也不会倒灌进家门了。短短不到一个月,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让旭峰村的280多位村民喜上眉梢。

  在群山环抱的陈溪乡,过去固定地点的“坐堂”式联络站,如同隔山听音,难以覆盖散落高山深谷的每个角落。为打通这“最后一公里”,陈溪乡人大主席团果断变招,变“坐堂问诊”为“上门巡诊”——“流动联络站”应运而生。人大代表们肩扛职责,将履职阵地前移到村民家门口、田间地头、矛盾现场,让联络站真正“活”起来、代表履职“动”起来、民意反映“畅”起来。

  今年7月,酷暑难当,“流动联络站”首次在海拔600多米的塔溪旭峰村“开张”。没有繁复布置,横幅一展,板凳一圈,一个最朴素的“流动办公室”便成了村民聚集的焦点。“卫生室要定期有医生来!”“公交等得心焦,能不能加几班车?”“一下大雨家里就成河,排水沟得修结实!”憋在心里的话,有了最直接的倾诉出口。围绕交通、医疗、防汛、公墓等痛点,代表与选民热烈交流,9条沉甸甸的民意清单清晰浮现。

  清单所列,行动所向。不到一个月,6项建议高效办结,村民的呼声,通过这个“流动联络站”,迅速转化为看得见、走得通、用得上的山乡新貌。“这些问题要是发生在山下,怕是早解决了。”乡人大主席朱建标表示,联络站以“小、活、实”的独特优势,实现“心贴心”了解需求、“实打实”掌握现状、“硬碰硬”解决问题,确保无死角、零距离、快速化且真实。

  代表多爬一道坡,就多开一条通道;民情清单列一项,就全力落实一项。7月份以来,这“流动的暖心站”已开展活动4次,接待走访群众85人次,收集建议91条。从完善基础设施、增设便民服务,到调解邻里纠纷,一批“硬骨头”在代表们一次次跋涉中被化解于无形。

  “哪里有需求,我们就去哪里。”朱建标表示,“流动联络站”不仅是传递信息的桥梁,更将代表履职从固定“点”延伸为动态“网”,确保民意不因山高路远而“迟到”。乡人大将积极拓宽民众诉求反映渠道,打通代表联系群众的“末梢循环”,更将山区群众“急难愁盼”精准转化为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