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帆 杜海炯) 近日,在杭州湾具身智能创新中心的模拟产线上,机器人正“学习”感知、决策与协作,宛如未来工厂的“神经中枢”。这座由地方政府与龙头企业合力打造、7月初刚刚投用的创新中心,正成为上虞打造全省具身智能先行区的核心引擎,为长三角工业智能升级提供可复制的“训练样本”。
步入中心一楼,一场无声的“工业交响曲”正在上演。明亮的展厅被精心划分为工业生产、家居生活、娱乐互动等多个场景分区。不同形态与功能的机器人化身场景中的主角,与之相邻的实训基地里,工程师们正调试设备,为机器人注入更贴近实战的“智慧”。二楼核心数采区内,工业脉搏的跳动骤然加速。这里真实模拟了搬运、分拣、打包、装箱等六大类典型工业场景。搬运机器人沿着设定轨迹高效穿梭,分拣机械臂凭借敏锐视觉识别精准抓取,打包装箱线则流畅完成最后封装。操作人员紧盯屏幕,传感器实时捕捉着机器人的每一次“尝试”,训练参数在面板上跳跃调整——这里俨然一座全天候运转的“机器人训练营”。
我区作为环杭州湾智能制造版图的关键节点,正以“链主企业+应用场景+产业基金+创新中心”的创新模式,全力锻造具身智能全产业链能力。在杭州湾上虞经开区与曹娥江经开区的双翼支撑下,智鼎机器人、翼菲机器人、卧龙电驱、中欣氟材等15家核心企业已强势集结,初步构建起“核心部件—整机制造—场景应用”的坚实产业架构。杭州湾具身智能创新中心作为生态闭环的关键枢纽,由区政府主导,依托卧龙集团的产业根基与智元机器人的技术优势,并携手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顶尖学府,以嵌入式合作模式搭建起集“数据采集、存储、训练、应用”于一体的赋能平台。
当机器人通过反复“训练”习得工业的复杂语言,一座中心便成为撬动产业革命的支点。杭州湾畔,具身智能的种子已植入产业土壤,它模拟当下产线,却指向柔性制造的未来图景——这里输出的不仅是技术方案,更是长三角工业协作升级的共享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