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上虞日报

“选育管用”全链条激活青春动能

日期:08-05
字号:
版面:第01版:一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全媒体记者 冯洁娜

  近年来,我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年轻干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战略部署,构建“选育管用”全链条闭环机制,通过精准引才、系统培育、实战锤炼和严格管理,推动年轻干部队伍量质齐升,为“青春之城”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精准引才,构建人才储备“蓄水池”

  年轻干部是干部队伍的“源头活水”,其储备质量直接关系到事业发展的后劲。我区以“缺什么、选什么”“缺什么、储备什么”为导向,紧扣区域发展需求,建立“政策引才、动态识才、交流育才”储备机制,形成“增量扩容、存量提质、变量激活”的良性循环。

  面对“4+4”现代化产业体系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我区打破传统招录模式,以“专业化”为导向,建立紧缺专业需求清单,优化公务员、事业人员招录结构,新招录智能制造、航空航天、数字经济、生物健康等领域干部70名。同时,持续实施“名校优生集聚计划”,连续6年开展高层次党政国企储备人才招聘,吸引名校硕博士扎根基层。今年以来,新引进国内外名校硕博士39名,累计达253名。

  “作为区级选聘生,我先后在e游小镇、章镇镇挂职,目前在曹娥街道正式任职,无论是人才科技、平台招商服务,还是中心乡镇基层工作,这些经历都让我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曹娥街道党工委委员徐凯翔感慨道。

  为避免“重招录、轻培养”倾向,我区出台《优秀年轻干部提级培养实施意见》,构建“知事识人、以事择人”体系,聚焦中心工作、重点任务,开展一线“伴随式”考察。目前,我区已建立600名左右干部的提级培养储备库,分类别分层次储备一批党政领导型、经营管理型、专业技术型年轻干部。

  针对部分单位专业力量储备不足、人岗不匹配等问题,我区建立干部动态交流机制,加大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调配力度,推行培养性交流、保护性交流、鞭策性交流等举措,探索业务相近单位联动交流模式。连续6年实施中层干部跨单位竞职交流,今年上半年交流干部19名,累计达184名。“组织为我们年轻干部搭建了多维度的成长平台。”梁湖街道团工委书记李哲铖告诉记者,两年前他从永和镇交流至梁湖街道,先后参与了“哈哈计划”等文旅项目的引育发展,和村干部一同走村入户,开展面花丈量、政策处理,进一步积累基层工作经验。“回看这些看似折腾的‘额外任务’,其实都是拓展能力边界的宝贵机会。”李哲铖说。

  系统培育,打造“学用结合”成长链

  年轻干部的成长既有规律可循,又需因材施教。我区遵循“干中学、学中干”理念,构建“青训精育、青圃滴灌、青锋实践”培养体系,推动干部能力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

  区委宣传部办公室副主任余奥圣作为“新上虞人”,从基层村干部到部门机关干部,历经多岗位锻炼。“四年里,我参与了现代社区建设、青年理论宣讲等工作,这些经历让我快速成长。”余奥圣说。

  为加速年轻干部成长,我区将年轻干部纳入全区干部教育培训大盘子,实施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针对不同领域干部需求,开设源头干部培训班、“青苗成长”训练营、95后“青春力”特训营等主体班次。今年新创设经济型专业干部培训班,跨单位跨层级招募122名热爱经济工作、有相关岗位经历的学员,通过“集中授课+实地研学+案例研讨”组合培训,着力培养“懂经济、知产业、会运营、能招商、善服务”的专业型干部。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袁俞作为定向选聘生,在项目攻坚中化身“店小二”,推动总投资10亿元项目当月拿地、当月开工。在近期参与的经济型专业干部培训中,她养成了每日研学新质生产力的习惯。

  (下转第二版)  (紧接第一版)“只有懂产业、通经济,才能与企业家真正谈得投机、聊得深入,进而更全面地洞悉企业发展态势,为破局攻坚积蓄底气。”袁俞说。

  针对年轻干部成长需求多元化特点,我区创新打造“虞青学习社”学习特色平台。按照“职能相近、区域相邻、规模相当”原则,将近千名年轻干部划分为10个分社,以“全覆盖、进阶式、综合化”为目标,系统整合各部门单位培养资源。各分社结合自身特点,推出“青锋讲坛”“实战沙盘”“跨社联学”等特色活动,形成“经验集成化、分社特色化、举措年轻化”培养新模式。目前,已累计开展考察学习、交流研讨、课程旁听等活动54场,辐射全区年轻干部2700余人次。

  我区坚持把火热实践作为最好课堂,深化“学研用贯通”培养模式。今年以来,已选派50余名年轻干部赴萧山、溧阳等对标城市深度调研学习,通过“沉浸式”体验先进地区发展经验,形成调研成果21项。同时,采取“组织点题、揭榜领题、攻坚解题、晾晒评题”方式,组织年轻干部深度参与要素资源保障、产业政策制定等重点工作。“年轻干部的优势在‘新’,关键在‘闯’。”岭南乡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金烨楠作为文旅干部利用新媒体策划趣味营销,上半年覆卮山景区客流激增134%,村级集体经济增收27%。

  严格管理,营造“比学赶超”生态

  干部成长既需个人努力,更需组织激励。我区通过“晾晒比拼、暖心护航、常督严教”三大举措,构建激励担当的活力生态。对标市委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八大行动”,我区推进提升干部执行力持续深化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健全常态化晾晒比拼机制。实施新录用公务员比学习晒能力、比实绩晒贡献等“七比七晒”专项行动,打造选调生“上上之选”培育品牌,搭建中层干部实绩风采展示、年轻干部理论宣讲等比拼舞台。

  我区还创新“四季比拼、五榜赛马”分层分级竞比机制,每季度在全区中层干部(团队)中评选“季度标兵”,今年已累计评选31名,并开展“季度标兵走进虞青学习社”等活动,推动形成学优看齐、争先晋位的浓厚氛围。

  干部选拔任用是风向标、指挥棒。我区通过“责任联动、成长追踪、梯队焕新”三大机制,打破隐形台阶,拓宽成长通道,让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目前,全区30岁以下年轻中层干部配备数在全市领先。

  我区还经常性开展年轻干部队伍分析研判,建立优秀年轻干部成长记实档案,重点记录培训锻炼表现、岗位履职业绩、调研考察成果等N项情况。每年集中开展干部成长鉴定,形成“成长报告”,提出年度培养目标和重点措施。每3年对干部成长情况进行“回头看”,通过大数据分析,明确重点培养对象和方向,为科学选人用人提供精准参考。紧盯省选人用人高质量发展指标,建立结构性科级干部配备常态化分析研判机制,对经过扎实历练、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年轻干部,打破隐形台阶,大胆启用,目前全区领导干部年龄结构更趋年轻化、合理化。

  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区每年召开年轻干部座谈会,将培养选拔工作纳入综合考核,并运用大数据分析明确重点培养方向。通过“选育管用”全链条发力,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年轻干部队伍正成为“青春之城”建设的核心引擎,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