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郑志勋 戚罗燕)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月1日,革命老区陈溪乡举行擦亮“九厂二院”红色品牌活动,旨在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弘扬革命精神,打造具有陈溪特色的红色文化标识,赋能乡村振兴。
抗战烽火岁月里,陈溪作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的后勤基地,回荡着新四军与百姓患难与共、鱼水情深的壮歌,闪耀着军民同心、保障前线、共御外侮的磅礴伟力。1945年2月,依托陈溪的地形优势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新四军在此建立起支撑敌后抗战的“生命线”——“九厂二院”(抗币印刷厂、翻砂厂、军械厂、皮革厂、弹花厂、织布厂、印染厂、被服厂、鞋底厂、新四军医院、浙东鲁迅学院)。这里日夜不息生产军需物资,源源不断输往四明山根据地;战地医院挽救了无数战士生命;军民携手垦荒生产,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豪情,为浙东抗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与人才保障。
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参谋部政治部主任、第十七届中央纪委委员冯寿淼将军,作为浙东游击纵队培养的老兵,深情致辞。凝望陈溪的青山绿水,冯将军感慨万千:“八十年前烽火连天的岁月如在眼前——‘九厂二院’灯火不熄,浙东儿女呐喊震天。这里不仅是抗战的坚强堡垒,更是永存的精神丰碑!”他强调,一个“九厂二院”后勤基地,就是一部抗战史诗;一个红色品牌,就是一面精神旗帜。新征程上,必须传承好“九厂二院”所蕴含的精神,让红色品牌为乡村振兴注入灵魂,以红色教育培育时代新人,用红色精神凝聚磅礴力量。既要当好红色基因的“守护者”,更要成为新时代精神的“播种者”,让浙东“九厂二院”的精神代代相传,永远发扬。
《江南》杂志原主编袁敏,其父袁啸吟作为当年浙东游击纵队政工队长曾在陈溪浴血奋战。袁敏在发言中动情表示,“九厂二院”之名从历史深处走来,召唤着我们回望枪林弹雨的革命岁月,那些为信仰冲锋陷阵的身影依旧挺拔,那些为前方将士在后方默默耕耘的无名者也没有被忘记,他们共同用热血浇筑的真理,始终指引着我们在现实中辨明方向。袁敏表示,她将与作家顾志坤合作,共同写下那些布鞋里的温暖、铁砧上的坚韧,写下四明山与陈溪唇齿相依的岁月,写下革命者洒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的热血。
浙东鲁迅学院原院长黄源之子、浙江新四军研究会原副秘书长黄明明指出,浙东游击纵队历经600余场战斗,当地百姓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擦亮“九厂二院”品牌,既是为了弘扬精神,也是为了让后人铭记历史,将陈溪建设成山清水秀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现场,黄明明先生将其珍藏的珍贵红色文献捐赠予陈溪乡。
“‘九厂二院’蕴含着‘万众一心、艰苦奋斗、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陈溪乡党委书记陈立林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深度挖掘历史,抢救保护史料,讲好红色故事。着力品牌塑造,借力名家工作室,打造闪亮文化名片。推动多元联动,深化“校地企”合作,开发研学线路、活化遗址、设计文创,走好“红色文化+绿色生态+特色产业”发展之路,让红色基因赋能乡村振兴,惠及乡亲。
活动当天,陈溪乡、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和易天文化公司举行了擦亮“九厂二院”红色品牌三方战略合作签约。“袁敏创作工作室”“顾志坤创作工作室”正式落地陈溪,一部再现当年峥嵘岁月的红色书册《浙东南泥湾》也举行了创作协议签约。5名创客代表受聘出任陈溪乡土特产推荐官。
区委党史研究室、区人武部、区文广旅游局、区文联、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虞南绿色高质量发展指导中心、区新四军研究会等部门单位负责人出席活动并参观了浙东新四军后勤基地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