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楼丽君 通讯员 吴甜田 丁津津
健身活动室里,伴随着动感的音乐,十几位村民正跟着教练跳着健身操,汗水浸湿衣衫却难掩脸上的笑容;隔壁教室内,青少年围坐在一起,脸上写满了对科技的好奇……眼前的一幕幕正是下管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鲜活场景。
今年来,下管镇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积极传播科学实践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深入开展志愿服务、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为文明乡风注入“舌尖”力量
7月25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乡风掌勺人”交流活动在下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火热开讲。下管镇乡厨代表、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管理员、社工站志愿者相聚一起,聆听餐桌变迁故事,探讨乡村文明风尚,为推广乡宴节俭新风、筑牢食品安全底线开辟新路径。
成本低、寓意美好的山区传统点心“花轿顶”;主打健康美味的管溪方山豆腐干,寓意“为人端正”;将传统“八宝饭”改为减糖小份装,寓意“勤俭持家”;“笋干菜扣肉”取“笋”方言谐音“信”,改名为“信义扣肉”……现场,“乡风掌勺人”代表发布“新风特色建议菜单”,引得众人啧啧称赞。
民间文艺人才带来原创快板《老十碗藏乡愁 新十碗见新风》,明快节奏配合朗朗上口的唱词,让“老十碗”的情怀记忆与“新十碗”的文明理念在碰撞中引发深思。“过去一场婚宴动辄三四十道菜,鸡鸭鱼肉堆满桌,吃不完只能倒掉。现在推行‘新风菜单’,冷热菜搭配不超过20道,减量不减质,既省钱又体面。”乡厨代表唐银德颇有感触地说。
下管镇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现场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深入浅出的讲解为乡宴的“烟火气”注入安心保障。“以前接亲要绕全村,现在简化成‘一礼一茶一誓言’,不少村民家甚至连婚礼仪式都省了,直接开席,简直是对经济与精力的双重减负,太赞啦!”乡村“厨二代”徐阿姨感慨道。
为未成年人营造网络环境
暑期未成年人接触电子设备频率增加,网络环境对其影响备受关注。为提升辖区儿童网络素养,增强其对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7月25日,下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社工站、未成年人保护站在徐懋庸图书馆开展“文明上网 与你童行”趣味活动。
志愿者通过展示网络聊天记录、谣言截图、吸引流量的短视频等真实案例,引导孩子们使用手中的“判断牌”对行为是否文明进行现场判别。“这个主播故意发表夸张言论博取点赞,是不对的!”“转发未经证实的消息会误导他人。”孩子们踊跃发言,指出不文明行为的危害。志愿者则结合生活场景,讲解网络暴力、隐私泄露等风险,提醒大家“不跟风、不传谣、不轻信”,筑牢网络安全防护意识。
孩子们还化身“文明上网小卫士”,参与地面巨型飞行棋游戏。棋盘格子中设置了“科普类谣言判断题”和趣味指令,如“O型血更招蚊子是真的吗?”“癫痫发作要往嘴里塞东西吗?”孩子们通过摇骰子前进,并就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辨析信息真伪,揭穿谣言。
“原来戴眼镜不会加深近视!我之前在网上看到过不少错误说法。”学生小徐在活动中澄清了误解。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孩子们在欢乐互动中巩固了科学常识,锻炼了批判性思维。
下管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不断丰富、完善活动内容,让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成为宣传理论政策的讲台、拓展干群技能的平台、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的舞台,让文明实践为群众的美好生活“加油”,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