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成波 文 通讯员 葛晓霞 摄
丰惠镇作为一个县治历史长达1132年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一直是寻古觅史佳地。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水一桥、一堂一弄,都散发着水乡新韵,又留存着历史文化的印记。上虞学宫,当地居民习称为“孔庙”,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如今,它已经过修复惊艳新生。
“总投资约1.6亿元的上虞学宫项目,主要包含孔庙修复工程、配套提升工程等部分。目前,孔庙修复工程已全面竣工,配套提升项目形象进度近80%,计划于今年8月完工。”丰惠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上虞学宫始建于北宋,距今近千年,是绍兴市唯一现存大成殿的学宫建筑遗址,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上虞“青春之城”建设的重要文化支点。
时针回到2021年初,丰惠镇被列入浙江省第一批千年古城复兴名单,学宫复建随即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作为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和新一轮省级中心镇建设的关键项目,上虞学宫项目于2022年正式奠基,项目规划面积超1万平方米,工程主要完成现存大成殿、泮池等修复工作,规划设置明伦堂、东西庑、国学馆、状元祠等建筑,并配套景观改造提升。
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宫建设区块征迁工作有力推进,但此时项目遇到了一个令人惊喜的大难题——上虞学宫遗址具有极大的考古保护价值。考古队伍在对该地块进行考古发掘后,揭露唐代至民国时期遗迹30处,发掘出土西周至民国文物万余件,有力实证了千年文教圣地的深厚根基。这些考古发现,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是穿越时空的历史对话,能让人窥见上虞学宫往日的辉煌与气势,也让人对焕新重生后的学宫充满期待。
克服考古发掘导致长达222天的项目停工等诸多挑战,如今,即将开放的上虞学宫已然一派恢弘气势、风雅景象。走进学宫,迎面是万仞宫墙,彰显着儒家文化的崇高地位,经第一道礼仪之门棂星门,是官学的重要礼制象征泮池、泮桥。在上级文物部门指导下,项目以原有块石为主体对泮池、泮桥进行了科学修复,未来将在此开展“开笔礼”“成人礼”等传统仪式。
走过学宫核心礼仪之门大成门,映入眼帘的是承载上虞“八状元”科举荣光的状元祠,在大成门另一侧,则是将活态传承儒家文化的创新空间国学馆。
大成殿是该区块最核心、等级最高的礼制建筑,现存主体为清同治六年(1867年)遗存。项目严格按规制恢复内部展陈,正中供奉“至圣先师”孔子像,两侧配享“四配十二哲”,并复刻康雍乾三朝御赐匾额,重现儒学殿堂的庄严气象。
“上虞学宫整体分为东部书院区、西部文庙区两个区块,其中文庙区主要设置祭祀、祈福、研学、文创等功能板块;书院区设置餐饮、住宿、休闲等功能板块。”相关负责人表示,上虞学宫作为丰惠千年古城复兴的引擎项目,以打造“全国国学、儒学研学的示范项目”为目标,坚持“运营前置”理念,在策划阶段即同步推进业态植入与运营设计,着力构建集文化传承、研学体验、主题商业于一体的考学文化综合体。项目以学宫为文化主轴,辐射联动老街业态复兴,形成“文化引领、商旅共生”的活力生态圈,推动古城从静态保护向动态焕新跨越,最终实现“一座学宫唤醒一座古城”的可持续发展愿景。
上虞学宫不仅是历史迷的宝藏,更是年轻人打卡的“出片圣地”,期待它正式揭开面纱,敞开大门,吸引各方来客,带动整个丰惠古城“火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