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7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上虞日报

千亩荷塘绽新姿 共富之花别样红

日期:07-30
字号:
版面:第09版:新闻·乡镇       上一篇    下一篇

  全媒体记者 宋彦佩 通讯员 金汉卿 文 特约摄影师 潘徐浩 摄

  盛夏七月,荷花怒放。在上浦镇大善小坞村,千亩荷塘铺展成碧叶连天的画卷,这里不仅有“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诗意,更藏着“一水五收”的致富密码,通过“一产奠基、三产融合”的创新实践,让传统荷塘变身年产值超千万元的“共富引擎”,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

  清晨5点,荷塘边的雨丝还带着凉意,村民蒋少杰已和工人拉起渔网,网中的虾活蹦乱跳。“以前单一种藕,一亩地顶多收3000元,现在搞立体养殖,加上合作社包销,一年少说也能多挣几万元!”他抹了把脸上的水珠,笑意藏不住。

  蒋少杰口中的“立体养殖”,是当地创新实施的“荷+虾+鳖+鳅+鲫”生态养殖模式。荷花净化水体,虾鳖捕食浮游生物,形成自然循环,不仅让水质提升至三类标准,生物种类增加4倍,更实现“一水五收”。“这样一来,土地综合利用率翻了两番,年可节约饲料成本40万元,周边10余户村民户可实现年增收超2万元,生态虾、甲鱼等产品溢价达30%。”蒋少杰掐着手指算着成本收益账。“这是科学给荷塘装的‘生态密码’。”大善小坞村党委书记虞建淼说,荷叶田田下,藏着循环共生的致富经。

  荷塘的故事不止于田垄。午后的阳光穿过荷叶,绿色的小火车“哐当哐当”地钻过花径,铁轨像条调皮的蛇,穿梭在荷叶荷花间。车厢里的孩子们兴奋地欢叫着,家长们举着手机追着拍,快门声、笑声混着蝉鸣,织成了最鲜活的夏日乐章。杭州来的李女士正给女儿录视频,镜头里小姑娘在荷花荷叶间翩翩起舞。“刷抖音看到荷花小火车,特意带家人来打卡!”她笑着晃了晃手机,“视频里哪有实地美,空气里都是荷香。”如今的千亩荷塘已是网红打卡地,单日最高接待游客5000人次。

  人气旺了,商机来了。镇上鼓励有厨艺的村民开起小吃档,村民王杏娟的荷叶包饭摊前总排着队:“在家门口挣钱,还能照看老人孩子。”目前,荷塘周边新增导游、餐饮等岗位50余个,90%是本村村民。“游客带来的消费,让村民腰包鼓得更实在。”上浦镇相关负责人说。

  研学经济更添新活力。荷塘边的“自然课堂”里,学生们正跟着农技员观察水质、辨认鱼虾;非遗工坊中,老艺人教孩子们用荷叶制作荷花灯。“自然课堂+农耕文化+非遗手作”的研学体系,年接待学生1.2万人次,创收170余万元。

  “从单一农耕到三产融合,我们让生态高颜值变成发展高价值。”上浦镇党委委员邵嘉婧望着满池荷花说。如今的大善小坞村,荷叶下藏着共富密码,花香里飘着振兴希望,千亩荷塘正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