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7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上虞日报

旺季一月甜 功夫全年练

日期:07-30
字号:
版面:第07版:新闻·乡镇       上一篇    下一篇

  全媒体记者 冯楠

  “多亏你们来了,不然我真以为果树被人下了药!”日前,驿亭镇杨溪村梅农看着自家杨梅树黄卷的叶片,终于松了口气。当天,驿亭镇成校杨梅科技服务队应当地派出所之邀,“连线”省农科院专家梁森苗教授现场“会诊”,消除了困扰果农多日的“疑云”——高温高湿导致树冠部分叶片脱水,为植物自我保护现象,并非人为破坏。  

  这场“及时雨”般的服务,只是服务队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杨梅采摘销售旺季虽不足一个月,但在驿亭镇,守护“致富果”的功夫早已下在平时。  

  多方联动解难题

  服务队成梅农“定心丸”

  这支由成校教师李斌牵头的服务队,堪称“全明星阵容”:既有深耕杨梅种植的“资深梅二代”、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也有区农技推广中心骨干,更有省农科院杨梅专家梁森苗教授这样的“老朋友”。  

  “梁教授基本上每年都来,从修剪到施肥,手把手教我们。”李斌介绍,此次为杨溪村、贾家村、白马湖村果农解惑,正是服务队“警校村技”联动机制的生动实践。现场踏看中,队员们顶着烈日翻土观察,梁森苗通过视频连线细致分析,最终开出“早晚树冠喷水、添加营养液”的方子,还顺带开了场“田间小课堂”,不光让当事果农如释重负,也让围观的同村果农大呼“解渴”。 

  这样的场景在驿亭镇俯拾皆是。近年来,服务队累计为梅农解决病虫害防治、极端天气应对等难题200余件,成为果农心中随叫随到的“技术后盾”。  

  功夫在平时

  全链条培训筑牢“致富基”

  “旺季卖得好,全靠平时管得好。”这是服务队常挂在嘴边的话。围绕杨梅种植、销售全链条,他们常年开展“菜单式”培训。在种植端,梁森苗教授的“修剪示范课”备受追捧。他总喜欢让梅农先标记待剪枝条,再现场纠错,从“为什么剪”到“怎么剪”讲得透彻。“以前凭感觉剪,现在知道哪根枝该留、哪根该去,真的有用!”杨梅大户贾庆耀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销售端的培训同样“接地气”。服务队联合大通电商请来杭州直播团队,把课堂搬到合作社果园,手把手教梅农做直播、打包。白马湖村梅农王大姐笑称:“现在我不光会种杨梅,还能对着镜头讲故事,订单比以前多了三成!”  

  数据显示,服务队已累计培训3500余人次,涵盖种植管理、乡村旅游、电商运营等领域,让“二都杨梅”从枝头到舌尖都透着“科技范儿”。  

  科技赋能结硕果

  推广升级再出发

  如今的驿亭镇,3万亩杨梅基地生机盎然:21台山地轨道车穿梭山间,200余亩标准化数字大棚实现温湿度精准调控,无人机巡检、土壤墒情监测成常态。科技赋能下,全镇杨梅精品率提升40%,2024年产量达1.4万吨,销售额突破1.8亿元,亩均收益最高达传统种植的5倍。  

  “接下来,我们要重点推广大棚种植。”李斌说,服务队正联合专家制定大棚种植技术规范,计划通过“理论+实操”培训,让更多梅农享受到科技红利。  

  从春日修剪到秋日追肥,从田间管理到电商直播,驿亭镇成校杨梅科技服务队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让“旺季”的甜蜜,在每一个平常日子里悄然酝酿。正如梁森苗教授所说:“杨梅树和人一样,你对它用心,它就给你回报。”这份用心,正是驿亭杨梅产业长盛不衰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