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何静媛) 京剧《武家坡》唱腔醇厚,情景剧《俑生俑事》角色演绎惟妙惟肖,古筝独奏《战台风》气势磅礴……近日,崧厦街道吕家埠村和西华村的文化礼堂内,传出阵阵叫好声、鼓掌声。
这是市级文化特派员郑桂玉充分链接自身资源,携手浙江树人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艺术团,推动优秀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为当地村民带来了精彩绝伦的“文化大餐”。
自文化特派员制度在崧厦街道落地以来,“文化火种”扎根乡村,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鲜活的文化动能,让乡间的泥土气也有了新潮味。
“这样的节目是我们想看的!”说起今年3月的文化走亲,吕家埠村村民张阿姨连连点赞。尤其以“红色娘子军”为主题创作的舞蹈表演,巧妙地将红色基因与现代舞蹈艺术结合,为吕家埠村虞北第一党支部纪念馆增添了一抹别样红色。
本次文化走亲活动,正是文化特派员根据村民们的需求,将文化服务选择权交给群众,实现的供需精准对接。
据悉,去年6月,绍兴市首批文化特派员,浙江树人学院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郑桂玉正式“驻扎”吕家埠村,一场美丽乡村与优秀人才的“双向奔赴”就此开启。
年味集市、非遗演出、非遗手作……1月24日,吕家埠村年味正浓,“娥江明珠 非遗贺岁”联欢会在此举行。文化特派员走进“中国蓝新闻”直播间,带领众多网友观看文艺演出,了解非遗项目,品尝特色美食,让非遗技艺之美、匠心之美、传统之美变得更加鲜活起来。
文化作品展、非遗传承人采访、非遗公益课……这几天,趁着暑假,吕家埠村的文化活动更是紧锣密鼓火热开展。优质文化资源送达基层,让老百姓在乡村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过程中,也能同步感受到精神的富足。“吕家埠村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市级文化特派员的到来,为吕家埠村注入更多精彩的力量,带来更多的可能。”吕家埠村党总支负责人吕森龙说。
对于文化特派员来说,不仅要做乡村文化资源挖掘者、高品质文化服务供给者,更要做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者,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有收获。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崧厦街道“伞城潮音”青年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专题宣讲活动。郑桂玉和青年宣讲员们一起,通过“大树下故事会”的宣讲形式,以多元视角和创意形式,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与乡村振兴实践深度融合,为生态价值转化注入青春动能。
在文化特派员的努力下,乡村的更多资源被激活唤醒。“文化特派员不仅带来了才艺,更带来了思路。”崧厦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4月,“时尚伞城 非同‘番’响”西华状元故里首届文化游园会火热开启。游客们欣赏文艺演出、体验采摘乐趣、品味收获喜悦,在味觉与视觉的双重享受中,领略乡村“文化+农业”产业发展新活力。这背后,同样有文化特派员忙碌的身影。
西华村状元文化源远流长,深深根植于一代又一代人心中。近年来,该村出产的小番茄也凭借优秀品质深受市场青睐,每到采摘季就供不应求。于是,文化特派员郑桂玉整合西华村和吕家埠村农文旅资源,将虞北第一党支部纪念馆、西华村状元故里、西华小番茄采摘基地等串联,联合团区委发布了“青少年宫红色假日营”,以研学为媒、文化共建,打造一条集果蔬采摘、风土民俗休闲娱乐、田园生态观光为一体的农文旅融合新路子。
如今的崧厦,乡村舞台上好戏连台,非遗工坊里匠心流转,山野田间游人纷至。文化特派员播撒的文化种子,正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