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胡薪) 夏季是溺水事故高发期,尤其随着暑期来临,防溺水工作已成为安全保障的重中之重。我区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从隐患排查、设施完善、宣传教育、应急值守等多方面协同发力,构建起全域覆盖、多方联动的防溺水体系,以扎实举措全力守护群众生命安全。
筑牢物理防线,让危险水域“有界可防”。我区水域资源丰富,水库、山塘、河道、池塘众多。为从源头降低风险,全区对河道岸边、水库周边等重点区域全面加装防护栏,在醒目位置设置“水深危险”“禁止游泳”“珍爱生命”等警示标识牌,明确危险边界。同时,在易发生意外的水域统一配备救生圈、救生绳等应急救援物资,确保意外发生时能第一时间取用。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1016处标准化隐患点治理,今年在此基础上又新增37处隐患点整治,通过“治理一处、销号一处”的动态管理模式,让安全防护无死角。
科技赋能防线,让应急响应“提速增效”。在传统防护基础上,我区积极融入数字化手段,构建“智慧防溺”新格局。所有重点水域的警示救援牌均标注专属二维码,群众发现溺水事故或安全隐患时,扫码即可进入“溺水救援”小程序实现“一键报警”,警情将同步推送至公安、乡镇街道、村居、志愿者四方,形成“四方联动”救援机制,大幅缩短响应时间。与此同时,全区建立救援设施数字地图,实时更新隐患点位置、救援物资配备等信息,确保管理部门“一图掌握全域风险”。
立体巡防防线,让安全守护“无隙可乘”。为实现全方位监管,我区打通公安无人机巡防平台与区网格智治系统,打造“空中+地面”立体巡查网络。无人机对水库、河道等偏远区域进行高频巡航,地面网格员、志愿者、河道警长开展常态化巡逻,一旦发现野泳、垂钓等危险行为,立即通过系统一键派发处置任务,形成“发现—预警—处置—反馈”的闭环管理。
织密宣传防线,让安全意识“入脑入心”。我区推动宣传教育走进校园、深入社区、融入家庭,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教育部门组织全区中小学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周”活动,通过主题班会讲解溺水自救知识、现场演练传授急救技能、观看警示片剖析真实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不私自下水、不擅自结伴游泳、不在无监护情况下玩水”等“六不准”要求。社区则通过宣传栏、微信群、入户走访等方式,向家长普及暑期监护责任,提醒看护好未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