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兰溪市马涧镇的乡间村陌,人们常能看到一个身着藏蓝警服的身影。他熟稔地推开一户户农家的院门,与村民坐在一条板凳上唠家常,谁家有矛盾、有难处,都愿意找他说道说道。他就是兰溪市公安局马涧派出所民警徐和忠。从军旅生涯的“军旅绿”到基层民警的“警服蓝”,他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誓言,化作一点一滴的务实行动,点亮了基层的万家灯火。
初心如磐:从军营尖兵到警营骨干
徐和忠的骨子里,镌刻着忠诚与担当。1986年10月,他从长沙炮兵学院毕业后,投身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省军区某部,开启了二十载的军旅生涯。因表现优异,于1989年荣立个人三等功,从排长、副连长到连长、军需股长,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事干部。
2005年,徐和忠转业回到地方,毅然选择加入公安队伍,成为马涧派出所的一名基层民警。岗位变了,环境变了,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从未改变。他把军队的优良作风带到警营,将一腔热血倾注在辖区的平安和谐上。二十年弹指一挥间,他用同样的时间长度,在基层派出所的平凡岗位上,书写了另一段感人至深的奉献篇章。有人问他,从军官到片警,有没有落差?他总是憨厚一笑:“都是为人民服务,在哪里都一样。”
心系万家:让失散者的团圆梦不再遥远
在徐和忠看来,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家庭的团圆,是天下最幸福的事。
2024年10月,村民陈先生埋藏心底50年的寻亲梦,成了徐和忠放不下的牵挂。陈先生年幼时与母亲失散,线索早已模糊,但徐和忠没有退缩。他走访当地村民百余人,挨家挨户询问村中老人和陈先生的亲属,不放过任何一丝蛛丝马迹。一个多月里,他根据收集到的零星线索,辗转奔波,最终将目光锁定在南平市光泽县的一个小镇。当他带着陈先生赶到当地,看到分离半个世纪的母子紧紧相拥、喜极而泣时,这位见惯风雨的硬汉民警也不自觉地湿了眼眶。
考虑到老人未来的生活保障,他又马不停蹄地为其落户事宜奔波起来。从马涧镇到光泽县,从辖区村委会到户籍档案室,他一次次走访、一遍遍翻找历史资料,硬是在繁杂的流程中,为老人集齐了完整的户籍材料,解决了后顾之忧。类似的故事不止一桩。去年12月,他又凭借耐心和细致,为辖区蒋老夫妇找到了失散34年的孩子。一面面锦旗,一句句感谢,汇聚到徐和忠这里,最后都化作一句朴实无华的“应该做的”。
化解纷争:巧用“四步法”筑牢和谐根基
基层派出所工作千头万绪,化解矛盾纠纷是重中之重。徐和忠凭借在部队积累的管理经验和在基层摸爬滚打的实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抚-听-研-引”四步调解工作法。
去年11月,马涧镇寺方村村民徐某与方某因道路出行问题争执了近两年,村委会多次调解未果。徐和忠接手后,带队深入现场勘查,组织双方面对面调解20余次。为了彻底解决问题,他查阅大量村级档案,最终想出一个“土办法但管用”的招数——邀请双方到场,通过现场钉钢筋的方式,明确并固定了道路边界。眼见为实,这个方法让双方心服口服,多年的积怨瞬间冰释。
今年1月,辖区两户村民因砌围墙发生争执乃至扭打,事后为医疗费赔偿问题再起争端。徐和忠将双方请到调解室,耐心倾听各自诉求,不偏不倚,经过2个小时的循循善诱,双方被他的真诚和公正打动,握手言和。2月份,村民金某与倪某因琐事冲突,徐和忠再次运用“四步法”,耐心倾听、细致分析、精准引导,成功解开了双方的心结。村民们都说:“徐警官调解纠纷,我们服气!”
徐和忠,是千千万万基层民警的缩影。他们或许默默无闻,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们用日复一日的坚守、用心用情的付出,汇聚成了守护一方平安、促进一方和谐的磅礴力量。这抹温暖的“藏蓝”,如同暗夜中的灯火,照亮了乡村的平安路,也温暖了百姓的心窝。
通讯员 张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