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关于成立金华市斗牛协会的申请及有关材料收悉。经审查,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决定准予成立金华市斗牛协会。”9月20日,随着文件宣读,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在八婺大地上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东方一绝”——金华斗牛,终于有了组织:金华市斗牛协会,还有了英文名“Jinhua Bullfighting Association”,简称“JHBA”。
“在座的每位都是这个斗牛发展新时代的见证者。”当天上午,金华市斗牛协会成立大会在金华市婺城区雅畈镇召开。在掌声和期待中,金华斗牛掀开了新时期发展的序幕。
金华是中国式斗牛的发源地。金华斗牛被誉为“东方一绝”,历史悠久。相传三国时期,孙权与鲁肃途经东阳郡(今金华市)看到田间有两头雄牛激烈互斗。为培养百姓的勇武精神,孙权便在东阳郡大兴斗牛之风。
2007年,金华斗牛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近年来,金华斗牛因表演比赛少、饲养费用大、饲养人收入微薄等种种原因面临严峻挑战。
目前,金华市仅有婺城区雅畈镇铜山八保白鹤庙、雅畈镇汉灶村以及武义县白姆乡松树下村等少数地方,在元宵、端午、中秋和农历十月二十六等传统节日时还举办斗牛活动,其他地区的斗牛活动已基本停滞。全市范围内的斗牛场也屈指可数。
转机出现在今年。4月10日,金华市发布2025年提消费激活力行动方案,聚焦商贸、文旅、体育、住建4个重点领域扩大内需、增量提质。其中“一头牛带火一座城”将金华斗牛比赛列入金华市文广旅游局的年度活动计划。
也是在那一天,金华唯一的斗牛解说员何建民正式开启了筹备金华市斗牛协会的相关工作。2003年,在父亲何基海的鼓励下,从小看斗牛的何建民端着一个座式话筒,毫不怯场,开始了第一次斗牛解说。“有了解说,斗牛现场的气氛完全不一样了。”活动下来,有朋友特意跟何基海说。
但是,原先3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董锡清老人2020年因病去世,徐顺宝老人今年已经83岁,朱淑文也72岁了。“传承人年龄层比较大,急需建立传承人队伍。”
庆幸的是,金华斗牛始终有一批为之默默奉献的热心人士。4月21日,何建民到金华市民政局办事窗口熟悉申请办理斗牛协会的相关流程,着手相关资料准备。6月24日,业务主管单位金华市文广旅游局召集詹永高、余期统、徐舍伟、朱淑文等人进行座谈。在工作人员手把手地指导下,金华市斗牛协会完成了线上报备。9月15日,金华市斗牛协会(筹)收到金华市民政局准予成立社会团体决定书,编号为“金市民社准〔2025〕第67号”。
9月20日,成立大会上选举产生了金华市斗牛协会第一届理事会,詹永高当选会长,余期统、徐舍伟、黄伟当选副会长,何建民当选副会长兼秘书长。协会首批会员主要来自婺城、武义、金东、义乌等地,共有50多人。
关于未来开展的工作方向,刚成立的金华市斗牛协会也有了具体的计划,目标盯准常态化、规范化、市场化。“开展选牛、训牛、拆牛等相关培训,培育新一代传承人,组织比赛、定期演出、跨区域交流会等活动,提升金华斗牛的影响力。”金华市斗牛协会会长詹永高说。
成立大会上,作为主持人的何建民向大家宣布了一个重大消息。即将到来的国庆节期间,金华市斗牛协会将举办首届金华牛王争霸赛,10月2—4日连续3天,地点在婺城区雅畈镇汉灶村。
本报记者 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