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健楠/文 张辉/摄
在金华党史档案中,有一张珍贵的合影照片。照片上,有四张年轻的脸庞,他们分别是:钱兆鹏(钱奚求)、千家驹、章驹、刘文铭。照片背后,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历史时刻:1925年秋,金华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金华支部在省立七中(金华一中前身)师范部成立。一时间,星星之火点燃了八婺大地的革命浪潮。
一张照片,见证重要历史时刻
这张珍贵的照片,成了金华首个党组织的历史见证。1926年5月26日,四名同学来到了金华城区醋坊岭蜚影照相馆,一同拍下了这张照片。钱兆鹏在照片背后写下:“此四人除千君民国十一年由七中转入师范部外,余皆十年同时进入师范学校,故可谓数年之老同学。且皆于十四年(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故又可谓革命之同志……”
这既是一张同学毕业照,更是革命同志之间的珍贵留念。
除了照片上的四人之外,金华首个党组织还有另外两名党员。1925年夏,千家驹由中共党员宣中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宣中华的指导下,千家驹积极开展共产党的组织发展工作。不久,千家驹介绍钱兆鹏、章驹、刘文铭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千家驹和钱兆鹏又介绍了同学徐云从、王张威加入共产党。同年秋,中共金华支部在省立七中师范部成立,千家驹任书记。这是金华地区第一个共产党的地方组织,有党员6人,隶属于中共杭州独立支部。从此,金华人民革命斗争有了领导核心。此后,星星之火在八婺大地燎原。
1926年7月,千家驹毕业离校后,中共金华支部改建为中共金华独立支部,钱兆鹏任书记。
1926年12月,钱兆鹏组织各界人士举行万人欢迎大会,欢迎北伐军到达金华,并致欢迎词。1927年1月下旬,他又组织了战地服务团支援北伐军作战。他还领导成立了金华工会、农民协会、学生联合会等群众团体,推动金华国民运动的发展,他又领导减租减息的斗争以及工人罢工增薪运动。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钱兆鹏遭到通缉后被捕。在狱中,他仍对革命念念不忘,鼓励前来探监的美伦袜厂女工们:“要勇敢些,要坚持继续斗争下去,共产党人是杀不完的!”
钱兆鹏还曾写了一封遗书给哥哥,要哥哥好好赡养双亲。当年8月4日,钱兆鹏在监狱中惨遭杀害。牺牲前,他仍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牺牲时,年仅20岁。
一座灯塔,指引后人前行
中共金华支部犹如一座灯塔,在八婺大地点亮新的红色火种,该支部成立后的第二年,千家驹、钱兆鹏和徐云从赴武义发展党员,指导建立了中共武义县支部。千家驹从北京大学毕业后长期致力于经济学研究;章驹担任金华县县长期间亲自为钱兆鹏修墓题碑,后调任慈溪县县长,在率部抗击日寇时壮烈殉国,被追认为烈士。徐云从、王张威则各自成为创建武义、永康早期党组织的骨干力量……号角在吹响,精神在传承。
岁月沧桑,照片泛黄,钱兆鹏留下的精神遗产却在家族传承中愈发闪亮。这位革命烈士,用他短暂而炽热的一生,为后人树起了一座永不熄灭的信仰灯塔。
“我的祖母余金兰将两张照片和一张‘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交给了我,我一直好好保管着。”87岁的钱荣志是钱兆鹏的侄子。在他家中,有两张大幅的钱兆鹏珍贵老照片,这是将老照片修复后特意放大冲印的,为了时刻激励着钱家后人继承先辈的遗志。
除了那张四人合照外,另一张照片是钱兆鹏与千家驹的合照,拍摄时间略早,是钱兆鹏经千家驹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为纪念二人正式成为共产党员的合影留念。
“照片没有明确拍摄的地点,像是在省立七中校园一角的苗圃里拍的。钱兆鹏是一个非常新潮的人,乐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从他那时候拍照留念就可见一斑。”钱兆鹏的侄孙钱旭峰说。
钱兆鹏出生于金华县仙桥乡下钱村。在家人眼中,钱兆鹏一直都是家族的骄傲。“他从小就很优秀,我爷爷钱正论有三个儿子,钱兆鹏排行老二,因为学习成绩好,我爷爷很喜欢他,重点培养。”钱荣志听祖母提起过,二伯的身体很不错,为了锻炼身体,他自己动手做了沙包,绑在腿上跑步。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