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金华晚报

打伏击,攻炮台,救亡图存杀侵略者

日期:09-18
字号:
版面:第04版:抗战胜利80周年 我们的河山       上一篇    下一篇

潘庆云

“到前宅村那段路上,有一个祠堂,那里有很多稻谷,稻谷是集体的,日本侵略者来了,把稻谷都抢走了,把挑稻谷的村民打死了……”

已是期颐之年的抗战老兵潘庆云坐在椅子上,情绪激昂,脸露怒色。无情的年岁正在一点点侵蚀老人的记忆,往昔的烽火和血影一同摩挲着他起皱的皮肤。但历史和真相,在一代代的追问与重述里?,越发年轻和闪亮。

1925年,潘庆云在东阳市南马镇和庄村下和自然村的一户穷苦农家出生,有4个兄弟,还有一个妹妹。经济条件再不好,家里还是千方百计托举着孩子们读书学艺。

1944年2月,潘庆云响应“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号召,自愿参军,被分配到中国青年远征军第31军209师639团一营步三连第一排第一班。部队装备是比较先进的美式装备,他用的是冲锋枪。

“打了很多仗,但具体哪些已经记不清了。”老人还记得的是他们一般晚上出击。“白天敌人有飞机、坦克,贸然出击伤亡很大,而到了晚上天色暗,敌人先进武器作用发挥有限,日本兵晚上都怕出来。”

潘庆云所在部队的作战形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晚上去偷袭日本侵略者的据点、炮台等;一种是在山上和日本侵略者打游击;还有一种是趁日本侵略者出来扫荡的时候在路上伏击。

在老人的口述中,他曾随队在萧山、柯桥、义乌、兰溪等地作战。在柯桥一带,他们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在义乌,他们巧妙摧毁敌人的炮台。

“过去,日本侵略者放火为号,房子烧起来了,就代表这个地方抢光了,需要换其他地方扫荡。”对于日本侵略者的“三光”政策,潘庆云深恶痛绝。

有一次,潘庆云所在部队得到情报,第二天日本侵略者将有一个中队约100人出来扫荡。潘庆云等人事先埋伏在指定位置,等着敌人自投罗网。次日,待日本侵略者进入伏击圈,潘庆云和战友一起开火,打得敌人晕头转向。

“那一仗打了好几个小时,从上午一直打到傍晚。不过,我不清楚我们到底打死了多少敌人,因为他们有一个习惯,打完仗会把被打死的同伴带走。我们部队没有死亡,只有几个战友受伤。”潘庆云说,另有一次是在义乌,他们偷偷剪掉炮台附近的铁丝网,摸进去,伺机发起进攻,炸死十几个日本侵略者。

1945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迎来了最终的胜利。“日本人战败后,我们放喜炮庆祝。”潘庆云说,那兴奋的场面他至今还记得,大家无不欢呼鼓舞。

抗战胜利后,潘庆云考入杭州青年职业师范学校继续念书。1946年,潘庆云从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台湾嘉义教书。1947年,潘庆云在台湾应征加入由孙立人当司令的青年军205师政工处当少校指导员,下半年到北平驻防。北平和平解放后,在整编部队时回到东阳老家务农,并娶妻生子。

如今,潘庆云过着安稳幸福的晚年生活,儿子常年在身旁悉心照顾。穿越烽火,这位老人得以安享岁月静好。

本报记者 徐健勇/文 张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