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金华晚报

金华老板娘的善意“暗号”

日期:09-18
字号:
版面:第02版: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在磐安县深新北路的喧闹街边,一家名为“幸福里”的蒸汽海鲜餐馆门前,一张红底白字的告示格外醒目:如果您真的需要,请小声告诉店内任意工作人员,我们能解决您的一顿温饱,不求回报,只希望您有能力的时候去帮助他人。

“我们是一家普通夫妻店,开了9年了,我老公掌勺。”餐馆老板娘黄华香笑着说,“小声告诉”这四个字,是她反复斟酌的——“谁都有难处,但谁都有尊严。”

这份初心,源于她早年在异乡打拼的经历。“我也在外漂泊过,知道人在外面的难处。现在有能力了,就想着能帮一点是一点。”

于是,今年暑假开始,不管是谁,只要走进店里低声说一句“我需要帮助”,就能得到一份热乎的免费餐食——通常是一荤一素一汤的简餐。

“就是多双筷子的事。”她边说边利落地烫好杯子,为刚进门的公路养护工人倒上热水。对方黝黑的脸上沁着汗珠,接过水杯时连连道谢,她只是摆摆手:“客气啥,天热,多喝点。”

除了免费餐食,这里还是环卫工人的补水站、外卖员的歇脚处、游客的咨询点。洗手间永远对外敞开,茶水永远免费供应,餐后打包从不收费——“勤俭节约是老祖宗传下的美德,不该被收费拦着。”她笑着说。

善意的传递往往比想象中更快。如今,“幸福里”已成为附近户外工作者心照不宣的驿站:有被太阳晒得头晕的绿化工人进来喝杯凉茶,有赶路的货车司机揣着馒头来要碗热汤,还有求职受挫的年轻人,吃完一份炒菜后重新打起精神。

最让她欣慰的不是感谢,而是善意的延续。“有个小伙子之前来找工作困难,在这吃过饭。后来他上班了,特意坐车回来,悄悄塞给我50元,说‘给后面需要的人’。”说到这里,她眼圈微微发红:“我要的不是回报,是这份心。”

如今,“幸福里”三个字早已超越餐馆名称的范畴,成了磐安街头一个温暖的符号,一处在车水马龙中守护尊严的避风港。这里提供的不只是一餐饭,更是一份被小心呵护的体面,一股重新出发的勇气,一场关于善意的生动实践。

傍晚时分,餐馆亮起暖黄的灯。又有一个犹豫的身影在门口驻足,看了看那张红色告示,最终轻轻推开了门。黄华香正在招呼客人,回头递去一个了然的微笑。

本报记者 张丹楠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