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云南到浙江,从大学课堂到乡镇一线,社工专业毕业生刘旺梦用三年多的时间完成了一场成长的蜕变。自2022年加入金东区塘雅镇民政服务站以来,她以专业服务守护困境群体,其主导的项目荣获2024年省级百佳案例。今年4月,她成功跻身市级社工督导人才行列,成为基层社工领域的优秀代表。
初访伸援手 漏房变宜居
2022年,刚刚参加工作的刘旺梦在开展低保人群摸排走访时,发现了62岁的方奶奶。第一次入户时正逢雨天,只见方奶奶家房顶多处瓦片破损,雨水顺着缝隙流入屋内。房门口地势低洼,屋外小水沟的水正沿着斜坡往屋里灌。
刘旺梦没有犹豫,当即拿起方奶奶家的扫帚与簸箕,帮着把屋内积水扫出门外,又找了一块木板挡在门口,暂时阻止雨水倒灌。这次“紧急救助”后,她走访方奶奶的邻居、村社工作人员和乡镇民政助理员,了解到了老人的困境:独居20多年、肢体残疾二级且患有肺结核,靠低保补贴维持生活。
此后,刘旺梦多次入户探访,为方奶奶建立了详细的需求档案。在村(社)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刘旺梦找到了专为房屋破损、没有享受过房屋修缮服务的民政低保对象提供房屋修缮的“安居工程”。
作为协调者,刘旺梦带着项目工作人员上门现场查验,协助方奶奶填写项目申请,跟进资格审核进度,在房屋修缮期间联络志愿者上门助洁,还充当“沟通桥梁”,帮老人与施工人员对接需求。两个月后,方奶奶的家彻底变了样:破损的瓦片全部更换,积水的水沟被填充平整,斑驳的墙体粉刷一新,还新增了卫生间设施。
漏雨积水的问题解决了,方奶奶整个人精神多了,开始主动出门与朋友、邻居交流,还特意到社工站表达感谢。“看着方奶奶的变化,我才真正明白社工工作的意义:不仅是解决一件事,更是点亮一个人的生活希望。”刘旺梦说。
深耕惠民生 织密服务网
如果说帮助方奶奶是“点对点”的精准帮扶,那么刘旺梦在塘雅镇推动的系列服务项目,则是“面对面”的民生覆盖。
塘雅镇60周岁以上老人有8600多人,其中,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近1100人。2023年,刘旺梦牵头开展老年人需求调研,累计建立了200余份老年人需求档案。数据分析显示,在村(社)活动中,95%的老年人的健康义诊参与度达到100%,这意味着康复理疗、定期体检、用药指导等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是老人们最迫切的需求。
找准需求后,刘旺梦立刻行动。她主动对接金华市广福医院、金义仁康医院、惠耳听力等机构,从听力检查、血压血糖测量,到心肺听诊、用药咨询等方面,为塘雅镇老年人量身打造义诊服务。2024年,这样的义诊活动共开展6场,覆盖金东区塘雅镇寺前村、塘雅村、河溪村等6个行政村,直接服务500余人次。
除了“乐享银龄”老年人关爱救助服务项目,刘旺梦还推动服务站拓展服务边界,针对残疾人推出“益起关爱”服务项目,帮助他们解决生活照料、康复辅助等难题。针对青少年设计了“动手动脑”照顾网络搭建项目,通过兴趣活动、心理疏导等,为辖区青少年营造健康成长环境……自此,塘雅镇民政服务站将服务融入乡镇治理体系,让“专业社工服务”触达更多有需要的人。
去年,由刘旺梦设计并主导的“悦”护童行——儿童“三色”法商成长保护计划,凭借创新的服务模式和显著的成效,被浙江省民政厅评为2024年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百佳案例。今年4月,刘旺梦被中共金华市委社会工作部确定为“金华市第三批社会工作督导人才培养对象”。进入培养序列后,她的学习节奏更紧凑了,一个月里,两天参与理论课程学习,两天深入一线服务新就业群体,其余时间还参加线上经验分享会,吸收同行的优秀做法。“每次学习都有新收获,服务困境群体及新就业群体的信心更强了。”刘旺梦表示,希望未来能带动更多年轻社工成长,让基层社工服务队伍更有力量。
本报记者 余震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