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兰溪市聚仁小学的音乐教室里,总有一个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间:她或是站在管乐团前悉心指导排练,或是俯身倾听学生的演奏细节,或是举起镜头定格孩子们绽放的笑脸。她就是用音乐架起城乡教育桥梁的教师项亚丽。
从教10年,项亚丽创立了兰溪市首个编制健全的学生管乐团,将艺术教育的种子播撒进农村校园。她先后荣获金华市优秀指导教师、金华市小学优质课一等奖等荣誉,获评兰溪市骨干教师、教坛新秀。
2014年,初登讲台的项亚丽,将“让每个生命绽放光彩”的信念融入教学日常,拿下教学比武双料一等奖。后来,牵头组建聚仁小学管乐团——兰溪市首个编制健全的学生管乐团。如今,她已成长为省市级论文课题的获奖者,在音乐教育领域一步步筑牢根基。
一次班级音乐会,让项亚丽读懂了教育的真谛。“平时活泼好动甚至有些吵闹的孩子,站上舞台就像变了个人,表现力、感染力拉满。那些安静内向、不显眼的孩子,竟藏着‘绝技’,弹琴、唱歌、朗诵样样出色。”这次经历让她坚定了一个想法:“每个孩子都是待发光的星星,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发现闪光点、点燃成长热情。”从此,她的音乐课堂成了“星光舞台”,没有主配角之分,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展示方式——无论是担任乐团乐手,还是参与合唱表演,或是负责舞台小策划,一个个小小的身影在音乐里找到自信。
2021年,项亚丽主动申请前往兰溪市建设小学支教,成为该校首位专职音乐教师。面对学校音乐教学资源匮乏的困境,她没有退缩,亲手改造简陋的音乐教室,自掏腰包购置口风琴,牵头成立音乐社团,一点点为孩子们搭建起接触艺术的平台。
周末排练结束后,她常给孩子们递上面包和牛奶;得知学生忘带车费,需步行半小时回家,她心疼不已,此后一直坚持护送家远的学生回家……“教育不是单方面的给予,而是心与心的自然回应。”项亚丽说。
三年支教时光里,项亚丽带着建设小学的孩子们三次登上兰溪市艺术节的舞台,成绩从第四名提升至第二名。为了让困难学生安心参与演出,她自费购置演出服。排练间隙,她总爱用镜头记录孩子们的笑脸。“从最初紧张得不敢抬头,到后来从容自信地在镜头前演奏,每一步都是突破,每一个音符都是奇迹。”
回到聚仁小学后,项亚丽积极分享支教期间积累的艺术教学经验,将农村孩子对音乐的质朴热爱与学习韧劲带回课堂,用真实案例激励聚仁小学的学生珍惜学习资源。
十年教育路,项亚丽从青涩的新教师成长为学科骨干,始终践行着“大先生”的使命担当,将“甘为兰溪育桃李”的深情融入每一堂课、每一次陪伴。如今,站在新的起点,她仍以“1”为帆坚守初心,以“0”为桨探索不止,誓要用音乐的光芒,照亮更多孩子的梦想航程。
项亚丽说,她将带着对教育事业的赤诚,努力让艺术之花绽满校园,让更多孩子在音乐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本报记者 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