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隔三岔五会去逛一趟大超市,那时的超市收银台总排着好长的队伍,现在连导购员都比以前少了。”家住市区欧景名城的市民李女士感叹,自己已经有数月没去大型商超了。这种冷清并非个例,记者走访发现,市区不少传统大型卖场、商超客流总体不似从前,曾经热闹的购物场景逐渐淡出视野。
在市区某医院工作的王琳,加入了好几个社区代购群、生鲜团购群。“去年邻居拉我进群后,就很少在商超消费了。”她告诉记者,代购群、团购群服务更贴心,价格也优惠,日常的蔬菜水果等高频消费品一应俱全,还支持退货。“我的工作节奏相对较快,所以逛街的时间比较少,这种社区团购可以用碎片化时间完成,虽然品种选择余地没有商超那么大,但完全能满足日常生活需求。”
记者了解到,类似的社区团购、代购群已形成规模。以记者所在的小区团购群为例,日均订单量超50单。“30到45岁的女性顾客是主力,她们以前常去大型商超买进口零食、优质生鲜,现在基本被代购群分流了。”小区门口的超市业主透露,已有不少住户从“尝鲜购买”变成“定期复购”,而他的实体小超市也成为社区团购、代购的一个服务点,从中拿到相应的佣金。
除了代购群,零食折扣店近年来的密集布局也分流着传统大型商超、卖场的客源。市区的几条商业街区,都聚集了多家零食折扣店。“同样一款薯片,商超卖6.8元,折扣店促销时只要3.9元,还有会员折扣。”市民张女士说,自己购买零食、饮料基本依赖零食折扣店。
传统大型卖场、商超陷入“静悄悄”的困境,不只是因为市民的喜新厌旧。记者采访发现,供应链效率低、商品同质化严重也是原因。“我们的生鲜大多从批发市场进货,成本降不下来,新鲜度也打折扣。”市区江南某大型超市负责人陈先生说,超市也曾尝试引进进口商品,但因消费量小、保质期短,最终只能下架。
此外,卖场布局落后、服务模式陈旧也削弱了传统卖场的吸引力。“代购群群主会在群里分享新品、拍配料表,还能送货上门,大超市还需按照设定路线绕弯,更别说申请退货秒退款了。”市民王女士说,自己习惯社区代购后,就很难再回到超市去消费。
不过困境中也有转型的机会。市区江南一家老牌超市近期通过调整商品结构、升级服务,重新赢回了部分顾客。“我们减少了同质化的零食、日用品,增加了入场口,加大本地特色农产品的出样率。”婺城区某大型超市,近期宣布闭店调改,负责人介绍将学习胖东来的经营模式,以全新的面貌重新面对市场竞争,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本报记者 方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