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金华晚报

穿越火线 一往无前

日期:09-05
字号:
版面:第02版:抗战胜利80周年 我们的河山       上一篇    下一篇

陈熙宝 点火、挂挡、踩油门,战火纷飞中,陈熙宝曾无数次重复这样的动作。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汽车不仅是运输物资的铁马,更是战争机器的血脉。 今年103岁的陈熙宝,当年曾作为汽车兵,在抗日战争时期把作战物资送往前线,那是一段距离死神最近、激情燃烧的岁月。

亲眼看到同村人被活埋

陈熙宝是义乌市后宅街道全备村人,父亲是一名中医,家里条件不错。“我从小脑子灵活喜欢读书,一直读到初中毕业。”陈熙宝说,幸福的生活被日军的侵略打断,他19岁那年,义乌被日军侵占后,侵略者开始进村抓壮丁当苦力。

“日本人抓壮丁就看手上的茧,有茧说明平时干活多,适合当苦力。”陈熙宝记得,当时村上有一个裁缝,被抓去后日军发现他手上没有茧,直接就拉去活埋了,日军的残暴让陈熙宝至今无法忘记。

为了避免被日军抓去当苦力,陈熙宝和同村的4个年轻人一起逃了出来,最终到了湖北。“我们在一个名叫前进的军分站加入部队,经过短暂培训后,我被分配到辎重汽车兵团第八团当汽车兵。”陈熙宝说,那会胆大得很,听说要去打日本侵略者,心里很兴奋,一点都不害怕。

手握方向盘,运输作战物资

进入武汉汉口后,陈熙宝立刻感受到了死亡的气息。“打得很惨,汉口被日本人轰炸得一塌糊涂,惨不忍睹。”陈熙宝说,日军有飞机、大炮、坦克,中国军队没有制空权,易受到日军来自空中和地面的双重压力。

当时,地面的后勤部队尤为重要,按需要随时供给部队,保证足够的物资和弹药。陈熙宝在汽车兵团里开的是大卡车,车上装有篷布,专门用于运送军用物资。当时,一个连有45辆大卡车,一个排有15辆,一个班有5辆。

“我运送最多的是炮兵团的作战物资,除了武器弹药,还有乌砂。乌砂的样子有点像煤炭,黑黑的,据说主要用于炮兵阵地。”陈熙宝说,虽然汽车兵不是正面与日本侵略者战斗的兵种,但是,前线部队如果不能得到足够的后勤补充,就会对战斗结果产生重大影响。

“每一车物资都是汽车兵拿命换的!”陈熙宝说,为阻挠运输队及时向前线部队提供作战物资,日本侵略者经常派飞机轰炸或者炮击他们的运输线。因此,汽车兵的伤亡比较大。厮杀声、枪炮声与不断牺牲的战友,成为那段时间陈熙宝的日常。“炸不死就继续跑下去!”陈熙宝的话,再次将我们拉回到那场伟大的战争,仿佛看到一群最可爱的人正在驾驶着卡车,穿越火线,一往无前。

见证日军投降,全城欢呼胜利

路况不好,危险不断……就在这一次次的穿越火线中,陈熙宝逐渐成长为一名熟练掌握开车技术的汽车兵。幸运的是,陈熙宝一次次躲过了炮击,在战争中活了下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陈熙宝在汉口亲眼看到了投降的日军。“日本兵被统一集中在河边,送上轮船运走,遣返回日本。”陈熙宝说,看到昔日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日军,就像霜打的茄子一样,灰溜溜地交出武器举手投降,内心激动无比,那天街上全是人,大家都在喊“胜利了”……陈熙宝当时还分到了1件军大衣和7袋饼干。

又在汉口待了两年后,陈熙宝去了西安,不久回到义乌,育有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回乡后,那段抗战岁月,陈熙宝很少再提起。“父亲有一次半夜把全家人叫起来,说日本人要来抓人枪毙了,叫我们快逃。”陈熙宝的小儿媳陈芝贞说,老人提起日本侵略者就很生气,时常告诫家人不要忘记过去,和平是用鲜血和胜利换来的。

时光流转,硝烟散尽。陈熙宝见证了抗日胜利的到来,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已过期颐之年的陈熙宝,有时会望着自己年轻时的照片出神,有时会念叨去世的战友……

本报记者 蔡文洁/文 张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