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金华晚报

“63年前, 我在天安门广场鸣放礼炮”

日期:09-05
字号:
版面:第01版:头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曹荣安(右数第七个)在北京南苑机场参加礼炮兵训练

9月3日9时,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鸣礼炮!”正阳门前,庆典礼炮齐声轰鸣。看到这一幕,87岁金华雷锋事迹馆馆长曹荣安感慨万千:“63年前,我也曾是一名礼炮兵,在天安门广场旁原前门火车站站台上鸣礼炮。”

曹荣安是一名退役军人。“雷锋是1960年参军入伍的,我晚一年入伍,是1961年当的兵。”20世纪60年代,当时国家处于困难时期,曹荣安和雷锋一样,年轻人怀着一腔热血,决定参军入伍为国奉献。

“入伍后,我在河北省保定市的9618部队,隶属于原69军军部直属炮团,当时我被分在炮团指挥连的侦察排,一个排有三个班:有线班、无线班和计算班,因为文化程度高,我被分在计算班,这个班战士们的职责是,用三角函数计算出炮弹需要打多远,从而引导炮兵装填弹药,调整火炮的设置参数。”曹荣安说。

?1962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举行群众游行活动,这是新中国成立13周年的庆祝活动之一。“那时候没有礼炮营编制,临时从我们炮团调兵组建礼炮营参加活动,我被选为礼炮兵,成为了二炮手,负责装填炮弹。我们提前一个月就进驻了北京南苑机场,那里是礼炮兵及各受阅方队的训练场。”曹荣安说。

在观看九三阅兵过程中,曹荣安看到礼炮兵也是三人一组,一炮手率先开栓,二炮手装弹,三炮手击发。“我们那时候也是三个人操作一门炮。现在的礼炮又漂亮又威武,我们那时候就是一门门旧的小山炮。”曹荣安说,当时训练的时候,耳朵里不塞棉花。用的是训练弹,这种炮弹里没有火药,国庆节当天鸣响礼炮时,声响震耳欲聋。

在北京南苑机场,为了实现所有礼炮兵的动作整齐划一,百响炮鸣不偏分毫的效果,一个月的时间里,曹荣安和战友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一套动作练了一遍又一遍。当时,他所在连副连长拿着相机记录下他们训练的场景,他向副连长要了一张照片,珍藏至今。

据曹荣安回忆,1962年10月1日上午10时,他和战友们就在原前门火车站的站台上,鸣响了礼炮。

?“我所在的69军后来移师去了山西和内蒙古。”入伍以后,曹荣安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苦练军事技术,锤炼过硬本领。1962年,河北保定突发洪水,人民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曹荣安所在部队奔赴一线抗洪救灾。“当时我们都守在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挖沟渠,扛沙包,几天几夜都不敢合眼,生怕老百姓遇到危险。救灾结束后,我们回到驻地,发现自己的营地被洪水冲垮了……”人民解放军把人民放在首位,宁愿自己受伤吃亏也要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这一点令他印象深刻,“为人民服务”也成了曹荣安一辈子坚守的初心。

本报记者 许健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