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下午,左蕾和悦欣社会工作发展服务中心的同事们顶着灼人的热浪穿梭在社区街巷间,专注又仔细地开展着调研工作。这样的场景,是她从2021年踏入社工行业以来,最寻常也最珍贵的日常。从全职妈妈到希望“找回自己”的志愿者,再到婺城区人民检察院涉案未成年人帮教者,她用亲和力与耐心,在社区内织就了一张温暖的“服务网”。
从找回自己到帮助他人
2021年,当孩子背上小书包走进幼儿园,左蕾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想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在朋友的建议下,她带着“奉献一份爱心”的初心,进入金华开发区江南街道社会工作站(以下简称江南社工站)成为一名社工。
2021年11月,江南社工站针对低保人群开展“幸福清单”服务,左蕾在走访中注意到了58岁的冯先生,智力残疾、学历不高、社会参与度低、没有劳动能力,其母亲因重病住院,可他的老年机摔坏了,通话时模糊的声音让他总担心听不清母亲的叮嘱。“我想要一部新手机,能清楚地跟妈说话。”
左蕾被冯先生的孝心深深打动,回到社工站后立即展开资源对接。八婺老兵志愿服务队中的姬照华听闻这个微心愿后,毫不犹豫地表示可以帮助冯先生完成心愿。几天后,左蕾和同事带着新手机和一条暖心围巾来到冯先生家中,并耐心地帮他一个个录入家人号码,当冯先生拨通母亲的电话,清晰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时,他激动得连连道谢:“能听清了!能听清妈妈说话了。”
凭借着耐心细致的服务,左蕾很快成为江南社工站副站长,牵头搭建网格化管理体系。
温暖人心的个案服务
现年81岁的胡奶奶,独居于金华开发区江南街道中村社区,患有四级精神残疾与抑郁症,腿脚不便且没上过学,仅靠退休工资维持生计,每月买药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2022年春节临近之际,左蕾带着热腾腾的饺子、温暖的围巾和鸭蛋敲开了胡奶奶的家门。在陪老人唠家常时,左蕾留意到她紧锁的眉头,“手机是托亲戚新买的,可旧电话卡插不进去,现在连个电话都打不了”。
“您别着急,咱们现在就去电信营业厅办新卡!”考虑到胡奶奶腿脚不便,左蕾特意叫了出租车,一路上拉着老人的手聊天,生怕她坐车不适。到了营业厅,左蕾忙前忙后帮着完成实名认证、办理业务,半小时后,新电话卡顺利插入手机,试拨号码时清脆的铃声响起,胡奶奶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据了解,江南街道辖区内共有残障人士400余人。2021年至2023年,左蕾带领江南社工站的社工们针对残疾人开展了37场专项活动,服务人次达850余人。从“残疾人手工技能培训”到“社区融合趣味运动会”,从“心理疏导小组”到“以老养残家庭照顾者喘息服务”,左蕾和团队通过培养残疾人的自理能力,发掘他们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提升社会融入与幸福感。 本报记者 余震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