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罗钟炉
随着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日益临近,金华籍退役老兵唐润生的心情格外激动。41年前的10月1日,他所在的部队参加了新中国成立35周年国庆阅兵;41年后的今天,他作为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名社区志愿者,在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的每次综合演练期间,和众多“朝阳群众”一起守护在阅兵空中梯队途经的路线附近,协助维持首都治安秩序,确保合练平安。
战功赫赫的“老虎团”
唐润生今年74岁,1970年12月离开家乡投身军营。他所在的部队是北京卫戍区警卫3师13团,其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24军70师210团。这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英雄团队。
“小说《红日》和电影《南征北战》里讲的就是我们团的故事。《南征北战》中的摩天岭阻击战就是我团参加的黄崖山战斗,两军抢占山头的战斗情节和电影里的描述一模一样;小说《红日》里连长石东根的原型就是我们团的徐小毛,后来担任过24军副参谋长。1984年回到我们团,我还见过一面。”说起自己的团,唐润生一脸的自豪。
唐润生在这个团里服役18年,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团领导。1983年担任团政治处主任后,他随即组织整理编写团史。“我们团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血脉,团里的9个步兵连和特务连都是红军连。1938年2月在安徽岩寺由活跃在湘赣边、赣粤边、赣东北、桂东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建团。在陈毅和粟裕的领导下,转战南北,屡建战功,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唐润生说,抗日战争爆发后,这支红军血脉融入抗日洪流。先后参加了卫岗、贺甲、黄桥等数百次战斗,歼敌两万余人,为开辟苏南、苏北、浙西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享誉江南的“老虎团”。团长王必成被誉为“王老虎”。
解放战争时期,该团在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重要战役战斗中都取得了辉煌战绩,团里涌现了“泰兴登城英雄连”“彭庄战斗英雄连”等先进连队,九连三班成为24军的“渡江第一船”,被野司首长视为头等主力团。
1952年9月,70师随军入朝参战,历经了上甘岭防御、1953年夏季反击战等10多次战役战斗。1955年10月,70师从朝鲜回国后,驻防京郊一带,属北京军区建制。1960年4月,70师改编为摩托化师,208团、209团、210团改为摩步团。1966年6月,70师正式脱离24军建制,改隶北京卫戍区,从此,这支经历过南征北战、战功赫赫的野战军,成为驻守北京的“御林军”。
作为首都卫戍部队的王牌团,唐润生所在的团曾多次担当国家重大国事活动的安全警卫任务,多次参加国庆游行、国庆阅兵,以及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军运会、大运会等开幕式的大型团体操表演任务。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曾多次到该团视察,该团还被中央军委荣记集体一等功。
难忘的1984年国庆阅兵
1984年,中央决定举行新中国成立35周年国庆庆典,恢复国庆阅兵和群众游行。唐润生所在的团接到任务,组建阅兵的步兵第一方队,参加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国庆阅兵和群众游行。
“每个徒步方队(包括步兵方队)的标准人数是352人,一个方队14排,每排25人,前面加2名领队。”唐润生说,接到这个光荣的任务,全团上下备受鼓舞。
从3月1日开始,受训官兵就驻扎到空军沙河机场训练。“阅兵村的条件非常艰苦,帐篷就搭建在机场的跑道上。在盛夏的烈日烘烤下,帐篷里的温度高达40℃~50℃,那时没有空调,我们就想办法在战士们的床下放置冰块来降温。整整7个月,整天练习正步走,一直练到国庆节。”对于那时的训练要求,唐润生至今铭记在心:抬腿25厘米,转头45度,每步幅75厘米,每分钟116步,横竖看是一条线,斜着看还是一条线。
方队整齐划一、英姿飒爽的背后,是战士们所付出的超乎想象的艰辛和汗水。烈日下头顶砖块6小时,汗如雨下纹丝不动。“挺胸收腹,抬头收颌,为了时刻保持最笔挺的姿态,我们在衣领上别上针,稍微动一下就会被扎到。”唐润生说,为练习正步,战士们在两条腿上都绑上了一个0.5公斤重的沙袋,跑操时还往腿上各加了1.5公斤。为了练腰功,每人身上绑木架,捆背包带,头上顶帽子;为练绷脚尖,大伙就跪在地上压脚面。特供的阅兵靴,半个月就磨透一双。脚上的血泡被磨破,但谁都会咬牙坚持。
战士们用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信念,将每个动作都锤炼成国之威仪,用汗水彰显中国军人的爱国情操。唐润生说,虽然训练条件很艰苦,但受训官兵个个斗志昂扬,高标准完成了各项任务。在阅兵指挥部颁发的38面奖旗中,他们团夺得了其中的26面,九连更是荣立了集体一等功,被授予“一等功臣连”奖旗。
为了阅兵,部队还提前换上了85式军服,为团职军官量身定制了笔挺的毛料军服,参加1984年阅兵的院校方队穿着的就是新式军装。
1984年10月1日清晨5点,参加阅兵的42个方队早早地在长安街两侧规定的地点列队待命。上午10点,阅兵仪式正式开始,随着国歌的奏响,礼炮齐鸣,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乘坐阅兵车,从天安门驶出,开始检阅部队。阅兵方队的全体官兵行注目礼,目光炯炯有神。随着邓小平“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的问候,各方队“首长好”“为人民服务”的口号此起彼伏,整齐嘹亮。这一互动既有领袖对官兵的关怀,也有官兵对领袖的无限敬仰。每当回忆起那一刻的情景,唐润生就热血沸腾,激情难抑。
随后,分列式开始。受阅方队步伐铿锵有力,靴声整齐如雷,横竖斜线完美对齐。踢腿生风,落地砸坑,军人气势排山倒海,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军人气壮山河的飒爽英姿。经过天安门东西华表时,受阅官兵把原本的肩枪变为正步劈枪,目光如炬,刀光闪烁。唐润生说,这个三段式劈枪动作最能体现中国军人的威武霸气。
除了步兵第一方队,唐润生所在的团还组建了一个国徽和年号方队,战士们统一穿米黄色西服,佩戴领带,扛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1949—1984”的年号,与国旗方队一起,走在群众游行队伍的最前列。
“在1984年国庆阅兵中,我们团在完成阅兵和游行任务的同时,还组建了一个调整营,承担阅兵当天院校方队、步兵方队、女兵方队、民兵方队和机械化方队从沙河机场、张家湾机场、南苑机场到天安门广场沿途的交通执勤任务。”唐润生说,为了这次国庆阅兵,他们团投入的总人数近2000人。
国庆节晚上,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联欢活动。他们团的官兵又脱下军装,换上米黄色的西服,佩戴领带,跟北京纺织女工一起跳集体舞。
“我的乐感比较强,在金师附小上学时,就是学校合唱队的指挥。担任团领导职务后,我也经常在人民大会堂、首都体育馆、工人体育场等大型活动场所,利用观看演出、比赛的间隙,指挥部队拉歌、赛歌。赛歌的对手往往是警卫一师的仪仗营,也就是现在的三军仪仗大队。”唐润生说,根据上级要求,他们必须在一周时间里,学会《北京的金山上》《金梭银梭》《阿细跳月》等16个集体舞。官兵们的热情都非常高,白天阅兵的训练任务重,大家就利用晚上时间,边听大喇叭里的舞曲,边在训练场上练习集体舞。
国庆节晚上7点,绚丽的礼花腾空而起,无数串彩球如繁星般绽放,整个天安门广场笼罩在梦幻般的光影之中。广场中央,20多万各界群众和世界各地的朋友一起跳起集体舞。大家围起一个个舞圈,伴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共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美好夜晚。
转眼间41年过去了,直接参与1984年新中国成立35周年国庆大阅兵的经历,令唐润生终生引以为傲。1988年转业后,他又在北京近距离感受了新中国成立5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大阅兵及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和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大阅兵。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今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将举行盛大的阅兵活动。听到这个消息,唐润生格外激动,他主动与社区联系,报名当此次阅兵活动的志愿者。“作为一名退役老兵,我为日益强大的人民军队深感自豪和骄傲!衷心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