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金华晚报

日行数万步的孝心

日期:08-25
字号:
版面:第05版: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在浦江县黄宅镇八一村,村民方根火数年来默默守护着身患“渐冻症”的父亲,在工厂与病床间日行数万步,以平凡身躯为父亲撑起一片生命的晴空。

中午时分,刚下工的方根火正熟练地为父亲方金生准备午餐。他将牛奶与鸡蛋混合搅拌成匀浆,经微波炉加热后,端着食糜走向病床。床头那台超期服役的呼吸机持续发出低沉的嗡鸣,每一声都牵动着他的神经。

方根火俯身仔细检查鼻饲管接口是否松动,随后舀起一勺食糜,滴在自己手腕内侧试温。“得看准温度,稍烫就可能伤着他。”他轻声说道,确认温度适宜后,才拿起注射器,将食物缓缓推入鼻饲管,动作轻柔而熟练。这样的照料流程,自父亲卧床以来,已在这个家中日复一日重复了数千次,成为方根火生活中雷打不动的一部分。

2018年1月,方金生在浙大二院被确诊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俗称渐冻症)。眼睁睁看着父亲的手脚一点点失去力气,身体日渐僵硬,直至2020年彻底卧床、生活完全无法自理,方根火的心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确诊那会儿,我天天上网查,一遍遍地比对症状,网上说的每一条都跟医生诊断的对上了,可我就是不愿意信。”他的声音里带着挥之不去的沉重,“整夜整夜睡不着,总盼着能有不一样的说法,盼着这只是普通的神经问题,不是这个治不好的病。那段日子,每一天都像在火上烤。”

起初,尚有母亲和妻子黄志英一同分担照料的重担。然而2022年,母亲意外从床上跌落导致脑部受伤,照料父亲的责任,沉甸甸地全压在了方根火一个人的肩头。

为了能守护在父亲身边,方根火将自己的生活压缩到了极致。他的日常被切割成以小时计的片段。“我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做拷边工作,一边干活一边照顾他。”方根火平静地叙述着,“在厂里干两三个小时,就得回来看一眼父亲有没有不舒服、哪里需要打理,弄妥当了再赶回厂里。反正这些年都是这样,厂里家里两头跑。”这看似不长的距离,他日复一日地往返,风雨无阻。白天在工厂劳作间隙赶回家照料,晚上收工后,还要继续为父亲擦洗、喂营养液,常常要忙到深夜……

妻子黄志英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白天上班,回来还要一心照料爸爸,真的很辛苦,我打心底里疼他。”她深知丈夫的不易,默默扛起了家里的大小事——接送孩子上下学、辅导作业,把繁杂的家务打理得井井有条。“他对家庭特别负责,对老人孝顺,对我和孩子也体贴周到。”黄志英语气里满是理解与支持。

支撑方根火数年如一日付出的,除了对家庭的责任,更有深植于心的反哺之情。他清晰记得:“小时候我生过一场重病,在医院住了两三个月。那时候我爸一边忙着工作,一边每天晚上往城里跑,就为了来照顾我。”这份沉甸甸的父爱,如今正以加倍的孝心流淌回去。

面对无法逆转的现实,方根火选择坚强面对,也常常耐心开导父亲:“放宽心,想吃什么,我们就去买来吃。如果哪天有了好的治疗手段,咱们就再去看。”

生活的重担如巨石压肩,渐冻症所需的高昂医疗费用,让这个本就靠打工维生的家庭时常陷入拮据。“这小伙子为人忠厚老实,最难能可贵的是对父母的这份孝心,多年来从没变过。”八一村村干部方宏亮谈及方根火,话语里满是认可,“更何况他们一家全靠打工过日子,经济上一直很紧张。”村里曾组织公益集资,邻里也想上门搭把手,可方根火总是婉言谢绝。“他就是不肯接受,这份在困境中坚守的骨气与自尊,更让人觉得难能可贵。”方宏亮感慨道。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方根火就在这挣钱养家与照料父亲的双重轨道上坚定前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他却用最朴实无华的行动,将“孝”字刻进了柴米油盐的琐碎日常。

通讯员 张旎旎 罗锦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