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里蚊虫最是恼人,防蚊、灭蚊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蚊香、电蚊液、驱蚊手环……驱蚊产品种类繁多,市民该如何选择?连日来,记者在市区各大商超、药店采访发现,驱蚊用品继上月热销后本月销量趋稳,安全环保、理性购买成为消费者的第一选择。
“化学技术”是刚需
电热蚊香液、电热蚊香片、传统盘香、驱蚊喷雾、花露水……在江南一超市,驱蚊用品专区十分醒目,不同品牌、形态和功效的驱蚊用品一应俱全。
“可随身携带的驱蚊液销量比较好。”该区营业员小叶介绍,市民选购时安全意识比较强,会查看产品成分表、询问适用人群等,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小孩或者宠物的顾客,问得特别仔细,一些主打无色无味的产品很受欢迎。小叶告诉记者,驱蚊用品的销售热潮在上个月迎来一波小高峰,按照往年的情况,销量会随着气温的下降而逐步回落。
宾虹路上某药店的工作人员丁勇告诉记者,每年的这个时间是店里驱蚊产品销售最火热的时候,今年基孔肯雅热带动市民防蚊意识进一步提高,药店的驱蚊产品包括中药驱蚊包的销量有明显提升。“这段时间我们会比往常多备一些量。”丁勇说。
记者采访发现,目前在售的驱蚊用品中,蚊香、驱蚊水等化学产品依然是销售主力。
“新式防蚊”受追捧
除了商超,城区不少好物集合店里的驱蚊用品同样备受青睐。不过,这里的产品主打“物理防御”,譬如卡通造型的植物精油手环,可以扣在领口、袖子等地方的植物精油扣,装饰在洞洞鞋上的植物精油鞋花等,单品售价在9.9元至25元。
“我之前买过植物精油手环,手臂部位确实不会被咬,但驱蚊效果不如驱蚊液,有效时间也较短。”在世贸城市广场一家好物集合店选购的市民刘女士告诉记者,因为佩戴方便,她还是会选购一些用于防蚊。
对一些户外运动爱好者来说,驱蚊露营灯则成了心头好。义乌国际商贸城的经营户杨笑笑告诉记者,自己店里的一款露营灯就凭借驱蚊功能成了热门单品。“灯里配套了电热蚊香片,通电后能够持续作用4个小时,既能照明又能驱蚊,近一个月卖了三万多盏。”杨笑笑说。
除了灭蚊灯、灭蚊拍,在社交媒体上还出现了一种被网友们称为“意识流”的驱蚊产品,即在庭院内放置3D仿真蜻蜓模型,用于警示苍蝇、黄蜂、鹿蝇、蚊子等。不过,这种通过模拟天敌来“威慑”蚊虫的方式,真实效果有待考证。
“按需购买”成共识
面对种类繁多的驱蚊产品,市民的消费行为普遍理性,更倾向于按需购买。采访中,多位市民表示,驱蚊产品是季节性消耗品,适量购买即可,无须大量囤积,储存久了反而会影响产品的使用效果。
市民应芹告诉记者,线上买虽然便宜些,但不少商家以套装形式售卖,买多了也是浪费。“一年就用三个月左右,按需购买就行。”
业内人士提醒,购买驱蚊产品时,一定要选择正规渠道销售的产品,不要盲目追求高价或新奇的产品。此外,购买时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认清驱蚊产品的有效期和防护力,敏感人群可以在胳膊上进行测试,无过敏反应再扩大喷涂范围。
本报记者 翁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