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着明朗的笑容,但指尖触及键盘的刹那,那份腼腆瞬间转化为凌厉的专业气场——录入代码、搜索目标、判断数据……一气呵成。从警5年,浦江县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大队民警于鸿磊,这位曾经的数字新兵已然成长为守护网络安全的中坚力量,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2024年被聘为市级兼职教官,并入选金华市公安局青年人才库。
织网:24小时在线的守护者
“真没想到政府有这么专业又反应神速的队伍!”今年年初,浦江多家网吧遭遇“黑客”攻击,网络集体瘫痪,导致顾客大量流失。接到网吧经营者的报警后,于鸿磊和他推动建立的“网络空间安全服务中心”迅速行动:由他坐镇中心快速指挥,后方技术专家火速锁定攻击来源,过滤恶意流量;前线服务队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紧急加固系统堵住漏洞……多方紧密配合下,网络很快恢复了正常。
其实,这样的反应速度并非偶然。除推动建立“网络空间安全服务中心”外,于鸿磊还在工作中发现,本地企业,特别是中小商户,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攻击往往束手无策,安全防护能力非常薄弱。于是,他积极探索,联合网信办,把本地运营商、专业网络安全公司等社会力量拧成一股绳,率先试点落地了“e企守护”项目。从此,企业有了一群24小时在线的“网络保镖”,帮助时刻盯着网络风险,一有风吹草动就能触发警报。同时,一支支由网络宣传员、技术专家和派出所民警组成的“三合一服务队”也不定期深入乡镇,为企业“体检”,找出网络安全漏洞,并帮助加固“围墙”。今年来,已上门服务53家企业,修补漏洞121处,拦截网络攻击78次。
铸盾:防患于未然的改革者
时间回到2023年4月,浦江县公安局网络安全监管服务平台的警报突然响起:某工艺品有限公司大量客户的个人信息正在泄露。经查,该企业的电脑系统被悄悄植入了一种恶意程序,客户的姓名、电话、地址等敏感信息,正被这个“隐形窃贼”实时偷走。得知情况,于鸿磊和同事顺藤摸瓜,迅速锁定并抓获了犯罪嫌疑人。同时,争分夺秒帮助企业修复受损系统。最终,一场可能引发大量用户隐私曝光、企业信誉严重受损的重大安全危机,被成功掐灭在萌芽状态。
“与其在出事后补救,不如事前预防,实现隐患早清零!”于鸿磊敏锐洞察到基层网络安全治理的痛点与需求,创新提出基层社区民警“三监管一服务”业务清单(即互联网监管业务、重要信息系统监管业务、网络阵地监管业务和对企服务),并在打造配套的网络安全监管服务平台之余,在派出所一级设立“网络安全工作站”。这些举措成功构建起“派出所主防、合成化作战、跨部门集成、警企高频联动”的基层网络安全治理新体系,打通了网安治理“最后一公里”,也使基层网安响应速度提升80%。
为提升基层的网络安全工作能力,作为市级兼职教官,于鸿磊还坚持以基础防护知识为切入点,今年来累计培训民警、企业安全员140余人次。“网络安全工作,不在于代码多精密,而是为了守护屏幕后真实的人生。这些基础防护知识像家里的门锁,虽然简单,但人人都用对了,就能把大部分网络小偷挡在门外。”于鸿磊说。
在无形的数据战场,于鸿磊用键盘编织着新时代的平安经纬。当城市霓虹与服务器指示灯交相辉映,这位“键盘上的守护者”仍在书写着属于数字警察的忠诚——那不是刀光剑影的壮烈,而是每行代码里跳动的初心,每串数据中守护的万家灯火。
通讯员 潘再阳